正文

理雅各與王韜(1)

迷死人的故事 作者:鄭培凱


王韜(一八二八至一八九七)是清末的新派知識分子,不但國學(xué)基礎(chǔ)深厚,也熟知外國事務(wù)。他曾在上海參與《新約全書》的譯文校訂工作,也曾到香港幫助理雅各翻譯了七部中國經(jīng)籍。不過,他雖然與教會來往,為教會機構(gòu)工作,在傳教士刊物《萬國公報》上寫稿,卻很少提到自己的基督徒身份。

王韜在同治元年(一八六二)到香港,此時距英國人初建殖民地才二十年。他在日記里寫下親身見聞,讀來十分有趣。因為他是基督徒,又與英國人一道工作,較少排外的民族情緒,所寫多為日常生活的細(xì)致觀察,很少涉及“民族大義”。

那時還沒有飛機,他當(dāng)然是乘船到香港的,時為公元一八六二年十月十一日。他一到香港,“即雇夫攜行李至中環(huán)英華書院,見理雅各先生”。由以后幾天的日記可知,理雅各牧師雖然來華已二十多年,卻只會講粵語,在教堂講道也用粵語。對本地信徒來說,當(dāng)然方便,對王韜而言,就麻煩了,“理君僅解粵音,與余不能通一語”,還得有人翻譯才行。言語不通,可算是王韜的第一個深刻印象。

王韜抵港的第三天下午,有朋友來幫忙安頓,隨即“同往小樓啜茗,幾案間多設(shè)餅餌,亦可食”。以后幾天,他便時?!俺鼋粥ㄜ?,顯然是對廣式飲茶發(fā)生了興趣。到港第六天,他上街找朋友,卻迷了路,“試食魚生粥,味甚佳”。是一大發(fā)現(xiàn),此后就經(jīng)?!巴桢际臭~生”了。

然而,王韜對香港的生活起居,顯然不太習(xí)慣。雖然有廣式飲茶,有魚生粥吃,仍是有流落他鄉(xiāng)之感。他住了半個多月之后,給上海的朋友寫信抱怨,口吐苦水:“乃抵粵港,風(fēng)土瘠惡,人民椎魯,語音侏,不能悉辨。自憐問訊無從,幾致進退失據(jù)?!╋嬍常入y下箸。飯皆成顆,堅粒哽喉,魚尚留鱗,銳芒螫舌。肉初沸以出湯,腥聞?chuàng)浔?,蔬旋漉而入饌,生色刺眸。既臭味之差池,亦酸咸之異嗜?!?/p>

總之,廣東菜吃不慣。魚生粥雖好,也不能頓頓都吃。還是上海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