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翔小籠

品味的記憶 作者:鄭培凱


報載南翔小籠包申報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讓我產(chǎn)生無限遐思,聯(lián)想蹁躚。

五十年前,國民政府遷臺之初,大江南北的各色小吃也涌入臺灣,成為日常生活最普通習見的食品,而且口味純正地道,可以稍減遷客的鄉(xiāng)愁。我小時候住在臺北南區(qū),每天就聽到走街串巷的吆喝聲:江浙口音的“湖州粽子甜酒釀”,山東口音的“大餅饅頭豆沙包”,再來就是敲竹梆子的餛飩擔,搖著響竹筒的麥芽糖。走到街口,小吃店里早上賣燒餅油條豆?jié){,中午賣小籠包蛋炒飯,晚上也能炒幾個菜。有一家掛出招牌“南翔小籠饅頭”,我們小孩不懂,纏著大人問,回答說是高檔的小籠包,南翔是上海附近的地名,叫饅頭是江南方言。價錢不菲,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精品專賣店了。又纏著大人要吃,來來回回,在家里“折沖樽俎”,大人給纏得受不了了,終于讓我們?nèi)缭敢詢?。是比較好吃,肉鮮皮薄,還灌湯,細致的口感一直縈回至今。

聽說上海正在籌辦“二〇〇七上海南翔小籠文化展”,又舉行新聞發(fā)布會,把“南翔小籠制作工藝”列為當?shù)厥着俏镔|(zhì)文化遺產(chǎn),并申報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一旦掛上欽點的“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頭銜,那可就抖了,吃起來是不是滿口馨香,承載了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呢?安排酒宴,點一客南翔小籠,是否就體現(xiàn)了主人的文化使命感,帶領大家走向和諧社會呢?能不能像慈禧太后愛吃的豌豆黃,給人“御制”的品位光環(huán),吃一口南翔小籠包,就增一分文化修養(yǎng)與氣質(zhì),甚至借此而全球化,像麥當勞一樣,賣遍全球呢?

我無法窺知國內(nèi)文化領導的偉大胸懷與視野,只是覺得無限困惑,而且腦海中浮現(xiàn)無窮無盡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其實,全中國的小吃都有特色,都有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大概都能申報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假如燒餅油條豆?jié){、大餅饅頭豆沙包、甜酒釀粽子屬大路貨,人人會做,太平常,算不上國家級,那么,四川擔擔面、新疆的馕、陜西的饃、山東戧面饅頭、北京炸醬面、蘭州拉面、桂林米粉、廣東沙河粉、陳村粉……還有不止上千種的地方小吃,不是都該申報,以免出現(xiàn)獨惠上海,而歧視與打壓其他地區(qū)的疑慮?我這里還沒提各地的美食名菜呢,那才是成千上萬,“罄竹難書”(用杜正勝解)呢。

有人說中國人的腦子好,就是靈光,看來經(jīng)常如此。要是讓法國人學了,他們還不知有多少美酒、佳肴、芝士、面包,可以申報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