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獨釣寒江魚

雅言與俗語 作者:鄭培凱


蘇東坡曾說:鄭谷的詩句“江上晚來堪畫處,漁人披得一蓑歸”,是“村學中詩”;而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就顯出境界之高,“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賦,不可及也已”。

也就是說,鄭谷的天賦有限,屬于三家村學究之類,與柳宗元是“有隔”的,根本不能比擬。鄭谷的詩平淡無奇,白描一幅漁舟唱晚之景,勉強可讀。不過,“人比人,氣死人”,與柳宗元的《江雪》一比,優(yōu)劣自分。

歷代對《江雪》一詩評價極高,說其峭妙無比,獨得天趣。俞陛云說得最清楚:“空江風雪中,遠望則鳥飛不到,近觀則四無人蹤,而獨有扁舟漁夫,一竿在手,悠然于嚴風盛雪間。其天懷之淡定,風趣之靜峭,子厚以短歌為之寫照?!蔽覀冞€可以再進一步指出,這是柳宗元眼里的寒江獨釣,也是柳宗元心境的寒江獨釣,眼前的圖畫是詩人心畫的投影,寫照的是詩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觀照。

詩評家有時沒看見詩人的投影,只看到了“孤舟蓑笠翁”,就有唐汝詢在《唐詩解》中的問題:“人絕,鳥稀,而披蓑之翁傲然獨釣,非奇士耶?”甚至出現(xiàn)朱子荊(見《增訂唐詩摘鈔》)的疑問:“寒江魚伏,釣豈可得?此翁意不在魚也。如可得魚,釣豈獨翁哉?”這是把漁翁看成姜太公了,綸絲垂釣,意不在魚。居然還振振有詞,說假如寒江有魚,人人都去釣了,好像漁人都有王戎的“雅量”,不采道邊苦李,是因為智慧超人。

古代的詩評家在天寒落雪之際,大概總是躲在家里圍爐取暖,不會去調(diào)查寒江是否有魚可釣,更不會知道還有“冰釣”之事。也許就是因為這種無知的智慧,才會出現(xiàn)王祥臥冰求鯉之類的神話。不過,我還是頗疑惑,古人到了寒冬,難道就不吃魚了?若吃,難道不是漁翁釣來,是臥冰求來的?

幸好詩評家沒有基本常識,否則說不定還會批評柳宗元的詩句,甚至改成“獨釣寒江魚”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