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米夫和他的得意門生王明(1)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作者:葉永烈


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一座俄羅斯大教堂對面,有一所頗具神秘色彩的院落。門口沒有掛牌,但站著警衛(wèi),閑人莫入。從不斷進出大門的黃皮膚、黑眼珠的中國青年可以判定,這兒是一所華人俄語學校。

這所學校里,果真開辦俄語班,只是教俄語是為了使學生聽懂俄國教師的講課而已。

這所學校的全稱,叫作“莫斯科中國勞動者中山大學”,簡稱“莫斯科中山大學”。

第一次公開宣布建立這所學校,是1925年9月7日,鮑羅廷在國民黨中央第六十六次政治會議上。他說,在莫斯科建立這所學校,是為中國革命培養(yǎng)人才。同年11月,這所學校便正式開學。

最初,學生是由中共中央和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共同選派的,所以學生中既有中共黨員,又有國民黨要人子女——既有鄧小平、廖承志、烏蘭夫,也有蔣經國。后來,國共分裂,那里便成了專門培養(yǎng)中國共產黨干部的學校。

莫斯科中山大學剛建立時,任命拉狄克為校長。他是波蘭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著名人物。

副校長非常年輕,才24歲,年歲比有的學生還小,他不得不終日板起面孔,力求顯得老成一點。這個小伙子原名亞歷山大羅維奇?弗爾圖斯。1917年,他16歲時加入俄共(布),化名米夫,從此就一直用這個化名。

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對于中共的影響,其深刻性不亞于黃埔軍校校長對于國民黨的影響。自從成為莫斯科中山大學副校長,米夫就專心研究中國革命問題,并由此發(fā)跡。特別是校長拉狄克后來傾向托洛茨基,斯大林在1927年5月13日到中山大學發(fā)表講話時,批評了拉狄克。

不久,拉狄克被撤職,米夫就任校長。緊接著,在1928年3月,米夫擔任共產國際東方部副部長(也有的說是擔任共產國際中國部部長、中國科負責人),從此他主管共產國際中共事務,成了中共的“上司”。

1927年初,米夫頭一回訪問中國,當時是以率領“宣傳家代表團”的名義前來中國的。從年初至8月回國,他訪問了上海、廣州、武漢,目擊了中共在1927年的大動蕩,而且出席了中央“五大”。這一段經歷,成為這位“中國專家”的很重要的政治資本。

米夫來華時,配備了四個翻譯,其中的一個,便是他的得意門生王明。

王明其人,五短身材,工于心計,擅長文筆,講起話來卻大舌頭,口齒不清。他姓陳,名紹禹,字露清。他的“禹”字原是帶有“火”字旁的,誠如他的弟弟叫陳紹煒。不過,“ ”畢竟太冷僻,他后來改用“陳紹禹”,又用“紹禹”的諧音,取了筆名“韶玉”。至于王明這化名,是他1931年到蘇聯(lián)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時用的,后來,竟以此名傳世。為了照顧讀者的閱讀習慣,本書提及1931年前的他也稱王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