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八支的精神
瑜伽之神帕坦伽利明白指出,瑜伽有八大精神,體位法僅占八分之一。瑜伽八支的修煉并不是如階梯般的固定,每個人的根器(佛教教義名詞,指先天具有接受佛教之可能性)不同,僅有少數(shù)人可以直接從心靈的修煉著手,大部分的人最好從第一支開始扎根練習,至于能不能練習到三摩地的境界,不用急于一時,對于真正的瑜伽行者而言,時間是不存在的。何時開花?時間到了,花,就開了。
瑜伽,值得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練習。
瑜伽八支精神與修煉層次
外在的修煉
第一支持戒
不暴力
真實
不盜取
節(jié)制
不貪圖
第二支精進
潔凈
知足
苦行
研讀圣典
奉獻
身體的修煉
第三支體位法
第四支生命能量控制法
第五支感官收攝
心靈的修煉
第六支專注
第七支冥想
第八支三摩地
先從山式開始練起
山式為體位法之母
療愈瑜伽第一個要教的體位法即是山式。
山式為體位法之母,練好山式才能練習其他的體位法。為什么山式這么重要,想象身體由很多甜甜圈組成,但都套在同一根柱子上,中流砥柱的就是脊柱。
山式,練習的重心必須落在兩腳之間,即身體的中軸脊椎必須和地面垂直。此時人體的穩(wěn)定性最高,也是人體運動時最省力的方式,不信你可以駝背走路、仰著頭走路,或是身體側彎著走路,這些姿勢都會令你感到不舒服,因為身體的重心偏離了兩腳之間的底面積。
山式要做到如山一般的沉穩(wěn),不會倒,才叫做山式。首先要學會五點垂直觀察法以及水平對稱觀察法。
五點垂直觀察法──檢查駝背
由足外踝往上拉一條垂直線,從側面觀察足外踝、膝關節(jié)側面中點、股骨大轉子( 側臀最凸處)、肩頭、耳洞這五大點是否在線上,亦稱側面觀察法。一旦有偏離,則表示身體的重心不穩(wěn),可能有駝背或是骨盆前后傾等狀況。
水平對稱觀察法──檢查側彎
照鏡子時觀察自己的身體兩側即為水平對稱觀察法,也就是正面觀察法。兩側對稱則表示脊椎是直的沒有側彎,一般脊椎側彎的人骨盆會一高一低,或是乳房會一大一小,肩膀也會有高低肩。可從五官、肩膀、腰線、骨盆、腳板等去觀察,兩邊都要水平對稱,一旦有偏差,則表示有脊椎側彎或是長短腿的可能性。
五點垂直觀察法水平對稱觀察法
耳洞
肩頭
股骨大轉子
(側臀最凸處)
膝關節(jié)側面中點
足外踝
兩眼對稱
頸部對稱
肩膀對稱
骨盆對稱
髖關節(jié)對稱
膝蓋對稱
足踝對稱
變形山式等于不良姿勢
山式不正確,人就會變形,以下就是常見的變形類型。
駝背凸肚型
很多中年人是這種體態(tài),上半身的力量會壓迫在腰椎上,長期下來會有腰酸,腰椎長骨刺或腰椎滑脫的風險。同時頸部因駝背的關系,長期抬頭會將壓力集中在下頸椎,容易引發(fā)骨刺或頸椎鈣化的風險。
脊椎過直,導致骨盆后傾,股骨前傾,力量會落在膝關節(jié)前側,導致膝關節(jié)受力不平均。時間長了膝蓋會痛且容易退化。
搖擺背型
最常見于年輕人,站沒站相,就是指這種類型。多半是肚子沒有力再加上駝背,站姿時習慣將臀部往前推,使得髖關節(jié)沒有在正位上。長期下來,上背、髖和膝關節(jié)會有許多問題。
山式要求正面水平平衡,側面要五點垂直于地。這僅表示骨架正了,但還算不上是山式,此梵文名字指山式之穩(wěn)定不動的力量,不僅取其形,更直指其內在的強大力量。
山式該如何屹立不搖,重點在骨架正確之后的肌力。肌肉要有力量,前后肌力要能平衡。最重要的是,肌肉要能抵抗地心引力的力量。意即長期固定某一姿勢過久,會使肌力失衡,因此看一個人的站姿就可推測其平日的姿勢,以及將來身體可能面臨的風險。
小測驗-山式,不動如山的關鍵
山式,就是立正站好,雙手掌朝內的姿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很難,你可以試試看,擺好山式之后,請一個人從后面用兩個指頭的力量推你即可。一般來說,十個人有八個會倒,即便是180 厘米的大個子。
有人不會倒,但只要對方手一放,馬上就會因反作用力而不穩(wěn)。這是因為他在用全身的力量抵抗這兩根手指的力量,而不是用穩(wěn)定腹部丹田力的方式去扎根,當然會倒。其次,有足弓沒有提起、大腿股四頭肌無力、骨盆前傾等情況的人統(tǒng)統(tǒng)會倒。這就是山式難的地方,難在無法不動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