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場人來人往,潮起潮落,是紛紜嘈雜世界的縮影。股票交易有買有賣,有盈有虧,既給你帶來失敗的煩惱,又給你帶來成功的喜悅,滿足各種性格的人的挑戰(zhàn)。
如果希望進入股市后仍然能夠笑口常開,首先應該掌握經(jīng)濟、金融、操作分析等基本知識,也要有相應的常識上和心理上的準備,鍛煉自己不懼風險,知足常樂,不為人言驅使,不為失利動容,始終保持開朗豁達的心境。
1.1.1 提倡投資,減少投機
股票的收益來自兩個部分,一是從上市公司獲得的股息和紅利,其中,股息是股東定期按一定的比率從上市公司分取的盈利,紅利則是在上市公司分派股息之后按持股比例向股東分配的剩余利潤。二是來自股票買賣的差價。股市上習慣于把長期持有股票,注重獲取股息和股利的行為稱為投資,而把頻繁買進賣出,注重價差收入的行為稱為投機。
投資與投機沒有嚴格的界限,二者往往同時體現(xiàn)在一個投資者身上。長期持有的股票,當價格上升到一定高度時出手,投資就變?yōu)橥稒C;頻繁買賣過程中將看好的股票收倉保存獲息獲利,投機又成為投資。
側重于投資行為的投資者,也希望能獲得價差收益,但他們的行為較為保守,更傾向于較低的投資風險。
傾向于投機的投資者則相對富有冒險精神。他們不太關心對上市公司的考察分析,而更多的關心市場行情的變化和可能引起行情變化的各種信息,因為投機性投資的前提就在于正確預測市場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分析這些變化,采取相應的策略買進賣出,賺取價差。
長期的投資行為是上市公司穩(wěn)定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投機行為則是影響股市健康發(fā)展的不良因素。但是,投機行為的迅速獲利對一切投資者的誘惑力又直接刺激股票市場的成長和繁榮,繼而引來更多的投資資金。因為投機行為有較大的風險性,所以,股市上更提倡健康的投資行為。
1.1.2 理智投資,量力而為
投資者涉足證券市場,會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冷靜衡量自己的資金、信息、時間、心理等因素和風險承受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首先,投資者要充分考慮自己的投資心理承受能力和資金能力,有多大資金,投多大資金;有多大的承受能力,承擔多大的風險,絕對不可以心血來潮,草率行事。
其次,明智的投資者為了增強自身對風險的防范能力,絕不把全額資金傾倉投入,總要保留部分現(xiàn)金以備不時之需。這樣,即使萬一失算,仍有東山再起的籌碼。自不量力,孤注一擲,往往是一敗涂地的導火索。
量力而為,理智投資,是規(guī)避風險的第一道避風港。
1.1.3 關注大戶,適度跟進
大戶是指那些資金實力雄厚,持股很多的投資者,很多是機構投資者。他們的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成千萬或上億元。他們通常都有資深的專業(yè)人士作為智囊,有八面來風、靈通準確的信息網(wǎng)絡,有手法精熟的操盤手專門操作,兼?zhèn)涮鞎r、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
大戶的行為具有強烈的投機色彩,短期運作后獲取價差是他們的惟一目的。
大戶的資金入市或離市不但可能影響某個股票價格,甚至引起大盤整體的波動。尤其是大戶聯(lián)手炒作時,股價走勢會有明顯的特征,而這種大戶勾結操縱股市的現(xiàn)象也很常見。作為大戶財源的普通投資者,必須關注大戶行蹤,巧妙利用機會,防止落入圈套。
壓低吸貨、拉高出貨是大戶盈利的本質(zhì)手段。在盤面上通常顯現(xiàn)為:成交量突然放大,往往是大戶開始進貨;成交量持續(xù)放大,可能是大戶在炒作;股價雖然偏低,每天仍以最低價收盤,估計大戶在壓低收購;收盤價有較大提高,可能是大戶拉高行情的手法;股價急速上揚,讓持股人喜出望外,樂不勝收,估計是大戶在營造利多氣氛;股價急劇跳動,起伏不定,往往是大戶在震倉洗盤;買盤賣盤過分集中,或每筆成交量數(shù)額很大,都可能是大戶的手筆。
由于大戶混跡于一般投資者之中,他們又在竭盡全力掩蓋自己的行蹤和目的,散戶必須花較大力氣才可能識別。有幸掌握大戶脈搏,順勢而為,當然可以獲得較大的收益,萬一判斷失誤,落入圈套,難免損失慘重,后悔莫及。因此,在緊密關注大戶行蹤時適度跟進,見好就收,對一般投資者是較為可取的。
1.1.4 獨立思考,切忌盲從
投資者千差萬別,心態(tài)各異。股市似乎有一種神奇的魔力,使他們在相互影響之下逐漸減小異議,形成一種整體性的傾向。這種傾向不但可以操縱很多人的情緒和行為,有時甚至可以成為左右股市行情的最大力量。當股市人聲鼎沸,大多數(shù)人會受到感染爭相入市,股價自然攀升;當這種傾向趨于冷漠,大多數(shù)人悲觀渙散,拋售離市,股價就會下跌。
但這種傾向往往與市場的基本因素沒有緊密的關系,沒有邏輯性,原則上是非理性的,因此是大戶操縱股市時的最佳也是最終利用對象。
初入股市的人往往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看見大家都在購入股票,自己惟恐喪失時機,馬上跟進,偏偏剛買到手就開始跌價。大家都在爭相出售,自己也就迅速脫手,可是剛剛賣掉價格就開始回升,似乎總是事與愿違。
其實問題很容易想明白:當大家都認為有利可圖爭相購入時,股價已經(jīng)漲到高位,莊家大戶和一批先行者已經(jīng)賺足了利潤空倉離場,價格必然回落;而當大家競相出貨時,恰恰是莊家在震倉洗盤,甩掉包袱,目的達到后自然要開始拉高。
所以,理智的投資者應該冷靜考察股市上風起風落的原因,獨立思考,合理利用市場情緒,杜絕盲目跟風,避免當犧牲品。
1.1.5 廣采信息,謹慎判斷
股票市場上各類信息交錯縱橫,很多信息都對股價行情有強烈的擾動作用。因此,信息靈通、情報準確及時,是投資者成功地進行投資操作的重要條件,而消息閉塞、武斷投資,無異于盲人騎瞎馬,很容易落得個人仰馬翻。
投資者需要掌握的信息主要有三個方面:宏觀經(jīng)濟信息、上市公司的信息和股市交易信息。
信息來源通常包括廣播、電視、報刊、專刊等大眾傳媒,也有股市大盤、股票實時系統(tǒng)、上市公司公告報表等專用媒體。廣播電視節(jié)目中的新聞、財經(jīng)消息、股市點評和行情介紹,都是可以輕易得到的信息;證券報紙和??矊⒓皶r和專門地提供股市方面的信息;上市公司提供的各類說明、年報、季報等則為投資者了解該支股票提供第一手資料。另外,雨后春筍般涌出的各類電話、廣播、電腦股票實時系統(tǒng),既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深滬的歷史資料,也提供所有上市股票具體的即時行情,還提供全面的分析、預測數(shù)據(jù)和手段。
投資者還可以通過觀察股市或證券交易場所的實地情況獲得信息。比如:股市人潮洶涌,是行情高漲的顯示,股市門庭冷落,是進入熊市的表現(xiàn)。股市還是消息紛揚的場所,各種消息往往代表各種不同的愿望和心態(tài)。對于股市中流傳的消息一定要審慎對待,凡是不能確定真?zhèn)蔚模詈貌扇≈萌糌杪劦膽B(tài)度,避免因為莫須有的傳言影響自己的正常判斷,陷入消息陷阱,造成損失。
老練的投資者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消息來源,觀察分析后做出正確判斷,有的放矢,成為經(jīng)常的贏家。
1.1.6 被套不驚,冷靜化解
股市風云變幻,陰晴叵測,即便是再老謀深算的投資者也有失誤被套的時候,正所謂“常在河邊走,豈能不濕鞋”。尤其是在市場非理性急轉直下時,投資者大幅被套也不足為奇。這種時候是評價投資者理性思維和心理承受力的關鍵時刻,也是考驗你降低或化解損失的應急智慧的最佳時機。
一般來說,假如被套的是業(yè)績較優(yōu)的股票,所占投資比重是不很大,投資者不急著用資金,又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應該繼續(xù)持有,因為這類股票每年還有股息、贈股、派股等收入,股票成本自然下降,股票只要不出手,賠錢就沒有成為現(xiàn)實,再說股市有跌必有升,連本帶利收回不會很難。
如果持有的股票泡沫成分很大,公司前景看淡,或購買該股占用了大量資金以致妨礙正常支出,或投資者亟待資金使用,從其他方面可以盈利挽回損失,或投資者已被搞得神不守舍,就應該當機立斷,忍痛割愛,停止損失,圖謀東山再起。
再一種方法就是利用攤平止損法,隨著行情下跌,有計劃地購入該種股票,降低平均成本,緩解被套的深度。
常用的攤平止損法有平均加碼攤平法和倍數(shù)加碼攤平法,兩者的區(qū)別是,前者在價格每降低一定比例后與原有股票數(shù)逐次等量買進,后者則在價格每下降一定比例后逐次加倍買進。前者比后者耗用的資金少些,后者對降低平均成本力度更大。
運用攤平止損法的必要前提是股票要有進一步投資的價值,有一定數(shù)量的可用資金,而且對宏觀經(jīng)濟前景看好,否則資金越套越多,越來越被動。
1.1.7 賣高買低,適可而止
投資股票的目的就是獲利,但對利益的追求要有尺度。貪得無厭是投資者最大的心理障礙,也是股市上最大的陷阱。
當股價上升時,一再提高對股票價格上漲的預期,遲遲不肯善罷甘休,以圖更大的利潤,往往使已經(jīng)到手的利益成為泡影。
當股價下跌時,遲遲不肯入市,總希望能夠買到更加便宜的股票,直到價格反彈時才如夢初醒,結果坐失良機。
最低價買進、最高價賣出是買賣操作的理想狀態(tài),可遇而不可求,要靠犧牲機會和承擔風險來換取,更何況得失成敗不能靠一筆交易決定,所以,審時度勢、適可而止是保證長期獲利的最可取的策略。
1.1.8 當機立斷,遇事不慌
在買入股票時,當很多人為股票的收益、價格等猶豫徘徊時,成熟的投資者早已買定,當別人最終確認購買時,不是早已被搶購一空,就是價格已經(jīng)較高。
在賣出股票時,當一般投資者還在考慮價格是否有望繼續(xù)上升時,成熟的投資者往往已經(jīng)獲利賣出,待到大家都認定時機已到時,經(jīng)常是已經(jīng)時過境遷,不是價位不如當初,就是跌勢降臨。
初涉股市的投資者在止損時經(jīng)常會舉棋不定。他們雖然意識到購進了不當?shù)墓善保瑓s不忍承擔損失迅速賣出,總希望有朝一日會出現(xiàn)奇跡,直到深度套牢時才悔不當初。而成熟的投資者則會當機立斷,果斷止損,把損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股票市場上沒有永遠的贏家。喪失一次盈利機會還有重新補救的機會,不能及時止損卻可能令你元氣大傷。難怪股市上流傳這樣的說法:“入市后的第一課不是獲利,而是止損。”
一旦發(fā)現(xiàn)走錯了方向,馬上應該考慮的就是減少損失。成熟的投資者與一般投資者的重要區(qū)別就在于是否能當機立斷。
猶豫不決很容易轉為驚惶失措。一經(jīng)失誤,稍有風吹草動,就怕舊戲重演。上升行情中,漲得稍一出乎意外就馬上拋出,擔心到手的薄利也變?yōu)闉跤?;下跌行情中更是見跌就逃,惟恐重蹈覆轍。
股價升中有降、降中有升都屬必然,就像晴天轉陰、陰天轉晴一樣自然;股市上利多、利空消息隨時可見,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有意營造或自尋煩惱,即使真的出現(xiàn)問題,驚惶失措也于事無補,無須大驚失色。
為了防止瞻前顧后帶來的心理煎熬,投資者可以在每次投資之前冷靜周密地擬定出投資計劃,嚴格按照計劃操作,就可以免受感情和心理因素的干擾,更可能占據(jù)有利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