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悲劇的意義

哲學的快樂:干癟的思考vs.激情的生活 作者:[美]羅伯特·所羅門


一切皆是命運的建設(shè)者,在時間之墻內(nèi)勞作。

——亨利·瓦茲沃思·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建造者”

討論苦難和生命的悲劇感,常常會受阻于一個極其盛行卻很不幸的二分法,即頭腦簡單的人討論哲學時常用的樂觀主義和悲觀主義范疇。所謂樂觀主義者,就是那種只看“事情光明一面” 的人。(人們會想起1979年蒙蒂·派森【Monty Python】的電影《布萊恩的一生》【Life of Brian】的片尾曲)。換句話說,杯子有一半是滿的。與之相反,悲觀主義者即使不認為生命天然沒有意義,也會覺得生命是個詛咒而非福佑,在他們看來,杯子有一半是空的。英國黑格爾主義者布拉德雷(F. H. Bradley)(半開玩笑)地把樂觀主義者定義為“他們相信這個世界是最好的世界,認為這個世界中的一切都是必要的惡?!毕鄳?,他把悲觀主義者定義為這樣的人,他們認為“一切都很糟糕,但能認識到最糟糕的事卻是件好事。”這些俏皮話恰好可以用來談?wù)撨@種二分法,因為它錯誤地迫使我們在這兩種“觀點”之間選擇,可這兩者既非截然有別,也在任何實質(zhì)性的意義上可算作觀點。

在十九世紀,出現(xiàn)了一位才華橫溢的、自封的悲觀主義者亞瑟·叔本華,他的哲學很部分建立在佛教的基礎(chǔ)上,而他也很清楚佛教并不是一種悲觀主義哲學。與此相對,叔本華哲學上的大敵黑格爾常常被認為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墒?,一個人只要了解一點黑格爾的哲學,就會這種說法既言之過甚又太過草率。因此,同樣地,把哲學態(tài)度區(qū)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幾乎會在實質(zhì)上誤解一切哲學著作,或許叔本華是個例外。這是哲學的“干癟”最為草率、最為愚蠢的表現(xiàn)。盡管如此,這些范疇至少把我們引向了最為棘手的哲學問題。如果生命包括苦難和死亡,我們會如何看待生命?或許,悲劇才是哲學的真正根源。若我們不會被刺痛、被傷害,不會感到失望或羞辱,我們還有什么是要反思的呢?

經(jīng)常有人(哲學家居多)會說,對生命的反思讓生命有了意義。我自己的觀點是,這不過是哲學自夸的又一個例子而已。絕對有意義的,是生命,而非對生命的反思。不過,對生命的反思并非毫無關(guān)聯(lián),而且,恰如加繆所論證的那樣,在這兩者——生命及其反思——的結(jié)合處,才會找到我們所尋求的意義。

一些年前,有個男孩在一場悲慘的意外中失去了兩個最好的朋友,他母親設(shè)法幫助他了解其中的意義。她向一本通俗的新聞雜志寫出了自己的苦惱,結(jié)尾的時候?qū)懙?,“我并不認為悲劇的發(fā)生有什么目的,但是我要重復他【她兒子】的話,如果人們能夠?qū)W會更加珍惜彼此,領(lǐng)悟到生命的寶貴,那或許這么可怕的事也會有某些好處?!背錆M智慧又極為謙虛的話。她在結(jié)束時補充說,“九歲的男孩的沉思,九歲男孩掙扎著找出一個理由,這些說到底,是我們每個人的沉思。” 那些想為悲劇給出一個“答案”或把它還原為兩種愚蠢的觀點的人,缺乏這樣的智慧。

在這些思想中,確實有一個答案同時公正地對待生命和正義。它不否認苦難,但也不會沉湎于其中。人們可能會說,“生命是不公平的?!痹谶@種意義上,生命的悲劇感不過是對顯而易見之事的承認。但這并不是說,生命是無意義的,也不是說我們有理由沉湎于生命的悲劇感中,無視生命的福佑和益處。尼采就很恰當?shù)匕阉约簩Ρ瘎∩拿翡J與難以抑制的快樂結(jié)合在一起(盡管他并不是總令人信服),而烏納穆諾用自己的生命體現(xiàn)了這一點。我們常常喜歡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因而憤世嫉俗,這是我們過于活躍的怪罪能力以及過分的權(quán)利資格感的產(chǎn)物。或者,我們逃入悲觀主義。(如果我們期望最糟糕的事情,還會有更糟糕的事情發(fā)生嗎?)但是,反思生命還有更好的途徑。感激就是其中的一種。好的幽默感又是一種??偠灾?,我認為對悲劇最好的哲學回應,是感激和幽默的某種結(jié)合,是面對荒謬時那種偽英雄的加繆式反抗,是充滿激情投入到我們生命的細節(jié)和人群之中。重要的事情不是否認悲劇,而是把它接納為我們所熱愛的生命的重要部分,并因此而感恩。尼采說我們應把生命活成一種藝術(shù),而他心里想的是我們用什么來構(gòu)造這個藝術(shù)品,其中包括不幸以及其他一切。在這樣的視角下,我們的苦難就有意義,因為生命有意義,除此之外,我們無權(quán)要求更多。

比如,甚至像羅伯特·諾齊克這樣老練的哲學家也會隱喻地談?wù)摗肮饷髋c黑暗”。The Examined Life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1989), chapter 18, 205ff.

Jane Brooks, “Pondering an Act of God,” Newsweek, April 29, 1991, 10.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