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推薦序:藝術讓人成為人(1)

療愈美術館:用名畫撫慰人心 作者:李沼泳


我們在藝術作品里真正看見的都是自己,是自己某種狀態(tài)、某種情緒在藝術作品里的一個投射。是我們的眼睛賦予了萬物意義,這個世界是如何呈現(xiàn)在我們腦電波中,取決于我們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

于是,這是關于“如何去看”的命題,就像賈科梅蒂一直強調(diào)的那樣,作品是“再現(xiàn)所見”,而非“再現(xiàn)所知”。然而佛陀告訴我們,五色令人盲。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用眼睛去觀看,而是用心去觀看,正如高更說的那樣:“我閉上眼睛,為了能真正看見”。在禪宗思想里有“知識障”一說,因為我們的認知和傲慢的邏輯分析評判往往會帶來欺騙和愚弄,蒙蔽了我們的視聽。從印象派石破天驚地把感覺里的“印象”涂抹在畫布上開始,發(fā)展到20世紀受東方哲學影響頗深的當代藝術,都進一步成了“再現(xiàn)所感”的媒介。

很難真正說的清楚,我們用肉眼看到的客觀世界和我們感受到的主觀世界,哪一個是真實的。人們驚嘆梵高作品里那些短促有力的濃厚油彩潑出來扭曲成漩渦的風景,當我來到了他當年作畫的南法小鎮(zhèn)阿爾勒,被強烈的陽光刺痛得產(chǎn)生了幻覺的時候,忽然明白,梵高其實是一個寫實主義的畫家。

也許我們都有這樣的經(jīng)驗,當我們與一件偉大的作品相遇,內(nèi)心之中通過一陣暖流,身體顫抖,寒毛豎立,一種幾乎眼眶潮濕般的感動。你莫可名狀是作品之中什么東西瞬間刺痛了你,那是被法國符號學家羅蘭巴特稱之為“刺點”的東西:一種偶然的東西,卻在剎那之間用情緒傷害了我。我們用左腦去分析作品的時候,分析畫面上的世俗人情,判斷年份和真?zhèn)?,都是在枚舉畫面之中的“信息點”,而作品打動人心的魅力在于“刺點”——作品所蘊含的巨大能量所爆發(fā)的豁口。我們身體無法控制地產(chǎn)生這樣的反應,是因為在那個時刻,我們獲得了能量的補給,我們從世俗世界里跳脫出來,與宇宙的疏空寥廓直接對話,與高層意識聯(lián)結在一起。

偉大的藝術作品,或許都是從藝術家個人化的角度出發(fā),卻最終能夠聯(lián)結到全人類共有的情感體驗。當觀看的人隔著時空閱讀它們的時候,能夠被這樣的情緒再次聯(lián)結到一起,產(chǎn)生共鳴,獲得治愈,并且從中汲取到某種力量。

這樣被封存在作品里的情感體驗是如此的似曾相似,仿佛和我們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某個遙遠的過去彼此應和,牽引著某種呼之欲出的情緒。你忍不住回溯到某段潛意識深處的記憶,在此釋放了那些狹路相逢的恐懼和不安,又或者是重新觸碰到那些柔軟和溫暖。那些盡管隔著幾百年幾千年物是人非、并且超越了語言文化宗教種族種種差異,卻在某種頻率上引起個體的共振的存在,是一種被我們稱之為Humanity的東西,閃耀著偉大人性光輝。

當被聯(lián)結的那一剎那,你仿佛與無數(shù)個曾經(jīng)存在于這個星球的生命的某段腦電波相遇,完成了一場超越時空界限的感同身受,一場心照不宣的殊途同歸。

在那個時刻,你明白,你并不孤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