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過去。
每一季結集時所作的序,都是我的工作總結或工作匯報,是否美文倒在其次。
眾所周知,《新世紀詩典》的工作核心是每日的推薦,此季有365首詩,說明又是一日未斷,此為《新世紀詩典》最為重要的技術保障。年度新增作者128人,比例如此之高的“新鮮血液”的不斷注入,保障了《新世紀詩典》肌體的活力。為什么它會成為中文現(xiàn)代詩人最想躍上的第一平臺?靠的不是“推舉新人”的空洞口號,而是實實在在的發(fā)現(xiàn)與推助?!缎率兰o詩典》的開放性有目共睹。
活動方面,系列朗誦會在西安、江油舉辦了兩場(累計總共八場)。在此我向大家公開坦白:由網(wǎng)易讀書頻道親自舉辦的活動到第三場為止,后來的五場全都是由熱情的《新世紀詩典》的詩人們動用各自掌握的資源舉辦的。所有出席過《新世紀詩典》系列朗誦會的詩人都感受到了做一個詩人的幸福,因為它是中國詩壇唯一有作品質量管制和現(xiàn)場專業(yè)點評的朗誦會,其嚴肅性絕無僅有。我們又評出并頒發(fā)了第三屆年度大獎——正如我在《新世紀詩典(第二季)》的“編選者序”中所言,“在中國詩壇,只有《新世紀詩典》大獎的評選將讀者的意見作為主要依據(jù)”。在第三屆評獎中,我們對于競賽獎(金、銀、銅、入圍獎)的評獎規(guī)則做了更進一步的完善,全部數(shù)據(jù)化,有據(jù)可查,公開透明。中國沒有權威的詩歌獎,權不權威,要看怎么評及評出的是誰,以此為標準,連頒三屆的《新世紀詩典》大獎大有成為“中文現(xiàn)代詩第一獎”之勢,雄踞于名目繁多的眾獎之林。
三年來,做《新世紀詩典》的親身經(jīng)歷每每令我想起兒時冬天滾雪團的游戲:一開始是一個人在捏雪團,另一個人在雪地上開始滾,后來不斷有人加入進來幫你滾,加入的小伙伴越來越多;再后來,這個雪球自己從山坡上滾下去,在山腳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雪球,高過了我們的身體,令我和小伙伴們無不張口結舌、目瞪口呆……在這一季里,《新世紀詩典》的“衍生現(xiàn)象”集中爆發(fā):詩人湘蓮子以轉發(fā)加二次點評的方式在新浪微博開辟了《新世紀詩典》的第二現(xiàn)場,更充分地利用了微博的傳播力,令網(wǎng)上讀者量驟然增加了不止一倍;詩人李異以其天才的繪畫才能為《新世紀詩典》作品配圖,令其頓增形式美感,既吸引了一般讀者的眼球,又令原詩作者興味盎然更覺榮耀;奧地利詩人、翻譯家維馬丁及時將《新世紀詩典》推薦作品譯成英、德兩種語言,在國外報刊發(fā)表,令《新世紀詩典》升格為直通世界的“國際機場”;詩人游連斌每日回放《世紀詩典》(老《詩典》)作品,令新老《詩典》上下銜接,令新舊世紀連成一體,令《新世紀詩典》這扇窗口得以全面展示中文現(xiàn)代詩的整體風貌和演進過程;詩人蔣濤召集的“新世紀詩典互動”,每天平均有二十余人面對同一個元素寫詩,已經(jīng)一日不斷地堅持了六百七十余日,與《新世紀詩典》存在的意義相似——這是一個“詩歌大國”早該有的日常景象;詩人沈浩波堪稱《新世紀詩典》的“幕后英雄”,他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絕不僅僅在書籍出版方面;詩人王有尾承擔了煩瑣的微博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工作——除我之外的其他人來承擔這一工作,保障了歲末評獎的客觀公正;詩人西娃為系列朗誦會操心,找資源找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四川江油去,她一定是感動了李白的在天之靈,竟為《新世紀詩典》年度大獎找到了一個再好不過的永久頒發(fā)地,也讓我們的大獎借此升格為“李白詩歌獎”……
我一介教書匠,無權無錢無勢,加之《新世紀詩典》并非實體的機構,我從未指派過上述詩人做任何一件事,全都是他們自發(fā)而起、主動而為,自然而然形成了《新世紀詩典》的義工團隊,為詩人服務,為詩歌出力。我想說,在過去的一季里,這是《新世紀詩典》在內部建設上的最大收獲。這支義工團隊令我底氣更足,十年大計,可以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