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條魚都很快樂的,因為魚的記憶很短暫,只有三秒鐘,所以當它游過去再游回來的時候,可能已經忘記了自己來過?!?/p>
“但有些事情,是會記得一輩子的?!?/p>
——《歲月神偷》
印象很深,《歲月神偷》是我唯一一部連著三天窩在電影院的小角落看上三遍的電影,每次哽咽,每次唏噓,每次抽泣都實實在在讓我悸動。最后也不知是電影感動了我,還是我感動了自己,每每想起,總覺得有什么東西狠狠擊中心臟。2005年,張國榮自殺,梅艷芳病逝。曾志偉在金像獎頒獎典禮上說什么是香港精神,就是那份不服輸、不妥協的精神。不管什么世道,總要靠自己一雙手,勤勞打拼,從最底層做起。
電影伊始,清淡的影調就讓我著迷。愿意沉下心來講小人物的故事,本身已經值得贊許,再加上考究的運鏡與構圖,干凈的剪輯——羅進二頭戴金魚缸、在《Dancing in the moon》的老歌聲中從容出現,上環(huán)永利街一班街坊亦隨之紛紛登場,舊日情懷一呼即出。沒錯,懷舊是那么讓人上癮的一件事,電影透過小孩的眼睛倒映出導演記憶中的那個香港,巧妙地避開歷史和政治,如此便可減低故事的沉重與悲劇感。就算歲月偷走了一切,導演仍舊想要呈現一個滿載生活氣息的香港,即便經歷颶風暴雨,生死離別,支離破碎,電影的調子依舊輕盈、感性、浪漫。
去過香港幾次,被燈紅酒綠的繁華攪得眼花繚亂,忽然那么想找尋電影中上環(huán)永利街的城市面貌。然而歲月輕狂,我們卻不自知。被偷走的不單是時光,還有一代人難以重現的成長經驗。你再也不會被小伙伴嘲弄,再也不會和鄰居一起在露天吃飯,再也不會吃完飯和兄弟姐妹一起寫作業(yè),再也不會把那些邊邊角角的小玩意兒當做寶貝.....一切美好的舊時光,都毫無顧及地一去不復返了。正如影片里的老香港歷史影像,都是在小弟羅進二透過魚缸玻璃觀看四周時才出現,而那些影像也已經彎曲和變形,看上去如此不實在。一如給觀影的我們也罩上個玻璃魚缸,看到的是早已破碎的“玻璃之城”。
然而,人對美好的向往,總是和現實的困苦相依相伴。因為貧窮,哥哥面對女友家的豪宅時神情黯然,弟弟無法一個人獨享一盒月餅時嚎啕大哭,爸爸當掉了戒指給哥哥輸血,媽媽抓著爸爸空空的手指哽咽難言。人各有命,富貴不同,但貧窮不一定就意味著不幸,情感的維系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籌碼。這便是《歲月神偷》的真誠之處,它收斂了悲戚,流露了笑意,始終于苦難中守候著一份淡淡的希冀。的確,60年代長大的人沒有怨言,只會設想如何解決問題。就連愛情,那時候的人們出現問題會首先想到如何彌補、重修舊好,而現代人則無一例外地想到如何逃避、如何更換。你若問歲月神偷到底偷走了什么,我想,大概還有舊時光里的堅韌與真摯。
大哥羅進一的愛情與生死串起了整部電影,小弟羅進二的成長也不失成為電影的主線,60年代的父母生活一樣貫穿著整個事件的發(fā)展。可我卻很難從中找出電影的主角,甚至看完過后有些恍惚。但突然覺悟才發(fā)現:原來,人物并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生活才是——這就是電影,能夠讓你想起很多,一切關于生活。
欲望與血緣與生俱來,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地往前走,少有人會停下回望來時的路。你在慢慢長大,卻并不覺察身邊的親人正在慢慢變老乃至死去,總有一天你會要用欲望去置換感情。就像電影中祖母告訴羅進二,你把所有喜歡的東西扔進苦海里,把苦海填滿,就會和親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