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常生活里的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按部就班,習慣了先說“那不可能”,習慣了沒有奇跡,習慣了,一切都習慣了。可是 “不試試,怎么知道呢?”在信念喪失殆盡之前,試著去留住它。它們也許無法最終實現,也許無法讓我們更有意義地活著——甚至對于我自己而言,它們只會愈加帶給我來更多的虛無感。然而我知道我有多需要這樣的虛偽與自欺,因為你可以說我在做夢,但我不會是僅有的在做夢的人。
當安迪不顧一切在監(jiān)獄的喇叭里放《Le Nozze di Figaro》時,鏡頭緩緩劃過正在廣場上放風的犯人們和獄警們。他們感動地靜立當地,拋卻所有憤懣、狠毒和怨怒,沐浴著從未讓他們感到如此自由的陽光。莫扎特的樂聲鋪灑在這些人們身上,來自俗世的美妙音符似乎將他們濯洗得純凈無比。他說:“我到今天也始終不明白,這兩個意大利女人在唱什么。事實上,我也不想去明白。有些東西不說更好。我想,那是非筆墨可形容的美境。然而卻令你如此心傷。”聲音飛揚,高遠入云,超過任何在禁錮中的囚犯們所夢,仿佛一只美麗的小鳥,飛入這灰色的鳥籠,讓那些圍墻消失,令鐵窗中的所有犯人,感到一刻的自由。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我這才明白安迪的用意。修屋頂的時候,他為大家爭取來啤酒,事實上是為大家爭取到那種像在修繕自家屋頂一般自在的感覺,所以他并不是一定要喝酒,只是竭盡全力去爭取一種巨大的幸福感。
然而強者終究是少數。自由面前,更多的人們紛紛選擇禁錮。在監(jiān)獄圖書館呆了五十年的Brooks,為了不被假釋,竟然想通過傷害獄友來達到留在監(jiān)獄的目的。很奇怪嗎?自由、平等、博愛,本來應該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理想??墒恰癇rooks們”卻早已在監(jiān)獄的規(guī)則之下潛規(guī)則了自己。甚至他們需要規(guī)則,需要秩序,如果沒有這些,也許將無法生存。所以就算Brooks得到了身體的自由,靈魂卻已經被無可挽回地體制化。他終于沒有能夠擺脫對自由無法適應的困境,懸梁自盡。而睿智如瑞德,在出獄之后也悲哀地發(fā)現,自己竟然連撒尿都要向經理報告,否則一滴尿都擠不出來。他也考慮如何違規(guī)以便回到監(jiān)獄,甚至考慮與 Brooks一樣離開這種已植入骨髓的體制壓迫。
Busy for living, or busy for death。步履匆匆的人們也許應該偶爾駐足,跳出來看看自己的模樣。我們終會知道,習慣于服從規(guī)則的人們,終將付出巨大代價來習慣本來屬于每一個個體的自由。
但是你應該知道,束縛越緊,夢也就會在心里勒下越深的印痕。
《Crash》:奧斯卡的榮譽。
導演:保羅·哈吉斯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唐·錢德爾/馬特·狄龍/布蘭登·費舍/泰倫斯·霍華德/桑迪·牛頓
上映日期:2005年5月6日
看《Crash》那會兒,觀影經驗相對較少,如此巧妙精彩的結構、張弛有度的節(jié)奏可謂直接撞擊到我感官的全部體驗,一如片名——Crash。
在此之前,我還從未看過一部類似于《Crash》的影片,多線索共同敘事,沒有主角,十多個角色全是配角。導演有條不紊地把這個紛繁的故事巧妙串連在一起。影片里的人物均有各自掙扎的生活:一個普通家庭主婦和她的檢察官丈夫,一個波斯商店的店主,一個黑人警探和他的白人女友,一個黑人電視導演和他的妻子,一個墨西哥鎖匠,兩個偷車賊,兩個白人警察,一對韓國夫婦??此坪翢o牽連的人物唯一共同之處就是:他們都住在洛杉磯這個民族混雜的城市。然而,在三十六個小時里,一場意外的車禍,把這些素不相識的陌生人聯系到了一起,徹底改變了他們的人生。這不只是白人與黑人之間的沖撞,而是各種膚色,各種國家,各種利益的沖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