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腳樓最精彩的部分來自走廊,這走廊又稱千子,通過千子形成走馬轉(zhuǎn)角樓。猶憶小時,我們把吊腳樓那部分叫廂房,到廂房所在的千子兩邊藏貓貓(捉迷藏)好像還發(fā)生在昨天,人卻忽已快到半百之年。物也不是,舊觀不復(fù)稍存 ;人也已非,辛勞一生的母親也已于 5 年前仙去。千子有多種,有的甚或是美人靠,但千子轉(zhuǎn)角相連都有垂柱,垂柱上下有垂花,式樣不少,記得我們家的是菊花形狀。而木窗子上的窗花多為動物、植物圖案,頗帶民間喜慶色彩。
而千子兩旁和屋壁上大多懸掛著大蒜、苞谷、紅辣椒、蓑衣、斗篷、篩子等,千子上放著一些鐮刀、砂刀(直的)等馬刀具,其他農(nóng)具如挖鋤、薅鋤等,則與石磨、石臼(俗名對窩,舂米用)、風(fēng)播(揚糠去秕時用)等一起放置。豬、牛散步于阡陌田埂間,公雞、母雞悠閑于院壩之內(nèi),當然于四處游蕩逡巡的,少不得還要有個比較兇悍的看門狗,由此吊腳樓的一家也算和美大吉了。
現(xiàn)有吊腳樓分布狀況
由于交通越來越發(fā)達,民眾往來更加便捷方便,人民流動越來越普遍,所以大武陵山區(qū)民眾固有的生活,也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與沖擊。這種影響當然有好有壞,殊難一言為斷。單說原先的吊腳樓,在交通相對發(fā)達的地方,特別臨公路的住戶,大多已因向往城鎮(zhèn)的建筑而新建成貼滿瓷磚的小洋樓。這種小洋樓的質(zhì)量和外形只不過是對大城市生活的拙劣模仿,雖然可以理解,但此種模仿之不到點那是必然的。一方面固有的吊腳樓已遭毀壞,另一方面拙劣的模仿使旅游者沒有興趣,當然主人還是得了住洋房的滿足,除此之外,似乎別無其他收益。
原來沿烏江的龔灘吊腳樓建筑群,如果不因濫建水電站而被撤的話,那長 1.5 公里的街道兩旁所保留下來的吊腳樓,將是土家族民居活著的歷史博物館,可惜這一切在權(quán)力的濫用下而招致徹底的毀損。好在,同樣的渝東南古鎮(zhèn)龍?zhí)舵?zhèn)周圍尚留存些孑遺,使不少人到武陵地區(qū)寫生作畫、踏勘舊有文物,記載了一些吊腳樓的遺跡。如比較著名的有張良皋撰寫、李玉祥攝影的《老房子:土家吊腳樓》、孫雁等編寫的《渝東南土家民居》等。在具體考察上,孫雁等人的考察組所走的地方不少,做的具體查證亦不少。他們對石柱、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的吊腳樓群作了一定考察,他們所走的地方有黔江區(qū)后壩、石柱縣馬武鎮(zhèn)香溪村、中益鄉(xiāng)平坎村和華溪村、楓木鄉(xiāng)、黃水萬盛壩;彭水縣鹿角鎮(zhèn)、鞍子鄉(xiāng);酉陽縣龔灘鎮(zhèn)、可大鄉(xiāng)七分村、長潭 ;秀山縣洪安鎮(zhèn)、清溪鎮(zhèn)、石堤鎮(zhèn)海洋鄉(xiāng)等。這個考察路線,大抵將渝東南土家族的吊腳樓分布作了一個簡要的探尋,但應(yīng)該還有許多遺漏的地方,民居研究者和田野調(diào)查工作者應(yīng)該在這方面多加注意。比如石柱新樂鄉(xiāng) 902 戶山民,就有849 幢吊腳樓,像這樣成大群的吊腳樓應(yīng)該在渝東南土家族聚居區(qū)亦不多見,但外界提到或者研究的人并不多,大抵是交通不大方便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