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野雜種”的吊腳樓(5)

每個人的故鄉(xiāng)都在淪陷 作者:冉云飛


傷感的結局

人類很多做法并非今勝于昔,并非與時俱進,進化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并非放之四海而皆準。以社會的發(fā)展來看,許多我們想保留的東西未必能夠保留下來。一方面是自然的汰棄,另一方面是人為的破壞或者改進,使那些曾經輝煌的文明消息于天壤間。我們當然沒必要為滿足他人參觀土著的癖好,而住在吊腳樓里成為別人的觀賞對象,除非我們自己喜歡住吊腳樓。當然你既喜歡住吊腳樓,幸好又在吊腳樓群中,那么有可能成為別人旅游觀賞的對象,這既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你收入的來源。這種兩得其便的辦法,最能夠形成對吊腳樓的持久保護,對于旅游者、研究者和土著本身都是一個難得的多贏結局。

但像這樣美好的結局過于理想化,畢竟不是每座吊腳樓都能有這樣的幸運。像龔灘那么好的古鎮(zhèn),那么多的吊腳樓尚且招來權力的橫禍,何況其他默默無聞的吊腳樓呢?事實上,既不能也沒有辦法讓每座吊腳樓保留住。作為個體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哪怕你蓋了一座非常拙劣的貼滿瓷磚的小洋樓,他人也無從干涉。但是,要是別人對你的美學品位有所指責,覺得你過于俗濫亦即有點苕,你也不要太過惱怒,因為這已經是別人的權利了。多年以后,吊腳樓或許會消失,或者以另一種改制的形式留存于世,誰知道呢?我認為人應該對祖先及自己的勞作充滿愛憐和敬畏之心,但我并不認為一切都不可改變。我要說的是,20 世紀 60年代中期至 80 年代初期,我成長于清貧的吊腳樓中,這段經歷是我終身難以忘懷的。

2009 年 3 月 3 ~ 5 日夜于成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