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以父親參加革命的年頭而論,足以夠得上是一名“老牌”的布爾什維克了。但他為什么沒有去選擇“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抑或說去做一名共產黨的領導干部呢?我實在說不清這究竟是他的不幸,還是他的有幸,但有不少人確實替他惋惜過。
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經與父親有過密切接觸的吳祖光,是這樣評價他的:“我深深感到白塵兄不僅是位話劇創(chuàng)作的大師,而且是個處理人事的高手?!彼摹耙罁笔牵寒斈陝F內的工作既繁瑣又復雜,尤其是年青演員大量集中,隨時都會出現糾纏不清的情感問題——“然而,無論有多么復雜,又無論有多少糾紛,一到了白塵那里,僅三言兩語,任憑是三九嚴寒也立即化解為一片春陽。”為此,吳祖光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我常在想,假如白塵是處在一個政治環(huán)境里,大至于國家,他必定是一個治世之能臣!”
無獨有偶,抗戰(zhàn)期間尚是一名“小鬼”的劇作家劉川,也曾這樣評價父親:“他是一位忠心耿耿、有膽有識的組織家與活動家,在關鍵時刻為革命戲劇運動的發(fā)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眲⒋ㄋ钅畈煌?,是這樣一件事情:一次正值午飯,敵人的飛機前來轟炸了,來不及逃跑的人們紛紛鉆進了桌肚里或床鋪下……飛機遠去后,大家心有余悸地爬了出來,這才發(fā)現白塵老師仍然端著飯碗站在屋子中央。他笑嘻嘻地吆喝道:“過去啦,過去啦,都出來吃紅燒肉吧!”可是再一看碗里,先前搛出的那一坨肉早已滾成黑泥團了!大家笑成了一片,可他卻在一個勁地惋惜:“可惜啊,可惜,今天打不成‘牙祭’了!”劉川的結論是:“這時在我的腦子里忽然閃過這樣一個意念:有這樣一位無私無畏的人來領導,劇社是絕對壓不垮打不散的!”
抗戰(zhàn)期間,父親所擔任的最大“官職”,就是中華劇藝社的秘書長了;而當時整個劇社的人加在一起,也不過二十來個。但是他處理人事的才干被吳祖光發(fā)現了,臨危不懼的膽量被劉川發(fā)現了。他們都認為他具有“帥才”,甚至能當“治世之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