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父親還有另外的幾個特長——亦或叫做領導者的必備素質(zhì)吧,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
其一,是他頗能體恤民情,如今則叫做關心群眾。一位名叫金野的老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他參加“中藝”時只是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一次打擺子,連續(xù)多日高燒不退,人已奄奄一息了。這時是父親四處借錢為他治病,也是父親堅決不同意丟下他,親自將他抱上卡車隨劇團上路。據(jù)說那天為了他,父親竟然向社長應云衛(wèi)下了跪?!皼]有白塵老師,就沒有我金野的今天!”老人說到這里已是老淚縱橫了……
其二,是父親做“秘書長”的才能——他自己則稱之為“紅白喜事”專家,是少不了上自送往迎來、下至吃喝拉撒這“十八般武藝”的。談起他的“出道”,似乎要追溯到南國藝術學院了,當年父親半工半讀,負責的正是文書、總務這一攤子事情。1937年秋,他帶領上海影人劇團入川,扮演的仍然是“秘書長”的角色,既要對付外患,又要處理內(nèi)憂,頗得眾人的稱贊。1953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成立,父親被封的官職還是秘書長,他事無巨細,井井有條,就連司機班的司機、看房子的工友至今都還記著他。
第三,則是父親的“廉潔奉公”——于今而言,這更是為官者的必備條件了。這是發(fā)生在1943年的一件事情,分管中華劇藝社內(nèi)務的父親發(fā)現(xiàn)劇團內(nèi)存在著嚴重的貪污現(xiàn)象。為了能使大家心明眼亮,他“錙銖必較”地算了一筆細賬:在二十次演出中,單是釘子一項,共用去了兩千斤。如果全部以八分長的鐵釘計算,這兩千斤的總長度應有17,600丈,約合一百華里;如果全部以每斤二百元的時價計算,則合到四十萬元。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呢,卻一根釘子也不存在了!為了說明問題,父親又拿出了另一組數(shù)字進行比較:兩個人對同一個戲進行預算,一位只需“掐掐指頭”,便報出八十六斤,另一位則依據(jù)布景的需要按枚進行核算,結(jié)果只需十五斤。于是父親的結(jié)論出來了:“每一個劇團的每一次演出,在它與觀眾見面之前,就已在如此這般的‘浪費’和并非‘浪費’的狀況下掐死了生命!”
于是,父親跑到周恩來同志那里去告狀:“如果他們沒有貪污,我愿賭上這顆腦袋!”據(jù)說周公當時就笑了,他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而是引導他如何區(qū)分國民黨政府的貪污與人民群眾的貪污間的不同性質(zhì)。但不管怎么說,如果父親去當官的話,一定是一名出類拔萃的“人民公仆”。
然而新中國成立之后,父親的“官運”并不“亨通”。固然這其中有著種種政治的因素,但是拋開它們不論,他還是有過不少“升官”的機會的??墒歉赣H卻似乎一直在有意地逃避——他不想做“官”,只想自由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