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關生命另一部分的事
我讀初中的時候,我們把鎮(zhèn)西郊廣興村的公墓戲稱作廣興大學,到底是誰先這么說的,其實也莫衷一是,反正是其來有自,相演成習。人死了不說死了,而說進廣興大學去了,這使得我從少年起,「進大學」這句話就有兩層意思,一個是指真的到臺北去讀大專,一個是指安息主懷,再也不能在世上鬼混了。
當時的社會還沒筑起文明的高墻,人與自然的關系還是很密切的,哲學家說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日常生活的細節(jié)中總有一部分是與死亡有關,因此大家也就不特別避諱它。我們家門前有條溪流,沿著溪流有條不是很寬的路,可以通往鎮(zhèn)上主要街道,小路與主要街道交會口有間打鐵店,而打鐵店邊上又有兩家棺材鋪,就跟打鐵店喜歡把他們做的切菜刀、開山刀以及鋤頭犁耙等作品陳列在店門口一樣,棺材鋪也喜歡把他們得意的成品放在大門口任人參觀挑選,因為棺材體積龐大,他們在溪畔又搭起一排由鐵路枕木做的支架,把一軀軀(閩南語稱棺材的單位,讀如國語的「枯」)棺材整齊的斜靠在那兒,這使得我們每次上學放學,都得從成排的棺材間路過。死亡雖然有點可怕,但在我們的觀念中,也不那么排斥,每個人似乎都知道,所有人生的結果只有一條,而且那個唯一的結果距離我們并不遙遠。
鄉(xiāng)下人家如果有老人家,常會讓老人家在生前挑選好他們的「壽材」,其中有他們百年后駕鶴西歸時穿的戴的,當然也包括棺材等的用具。有的老人會很早就準備好,壽衣壽帽可以放在箱子里,棺材只有擺在放置祖先牌位的那間「堂屋」,因為那是家中最中央又最大的房子。我小時到一位同學家玩,在他家的堂屋一角看到一具擦拭得烏黑透亮的棺材,有一次我們躲迷藏,老是找不到那位同學,原來他躲進他祖母的棺木里面去了,而且還把棺材的蓋子蓋起來了呢。
我們小時候,有許多后來被認為是迷信的想法,在當時我們卻是堅信不疑。譬如小溪常有小孩淹死,大家都相信水鬼會拖人下水,又聽說一個人淹死了,只要找到人來頂替,他就能轉世投胎重新做人了,因此淹死過人的那一段水域,通常就沒有人敢再在那兒游泳。但夏日炎炎,小孩很難敵過溪水的誘惑。小孩間流行著這個說法,說水鬼只要看到水牛,就不敢興風作浪,所以我們想游泳時,總挑有牛在泡水的那個河段,水牛一下子成了游泳孩子的守護神了,現(xiàn)在沒人會相信了,但當時是大家都信的。泡在水里的水牛脾氣好得不得了,小孩在牠旁邊跳水胡鬧,潛泳時偶爾不小心,還會撞到牠的肚皮,牛從來也不生氣,自己獨個兒在那里放松筋骨,鼻子喘著甜甜的大氣,嘴巴不停的反芻著草料。后來我長大了才想到,淹死小孩的河流,不是水深就是有漩渦,而牛泡水的地方正巧是水流緩慢而且是水淺的地方,在那兒游泳,危險性自然就少了。
二 叫魂
我小時候,有時會莫名其妙的發(fā)燒,發(fā)燒的人自己覺得冷,別人一摸額頭,就會說怎么這么燙啊,這就表示發(fā)燒了。我一發(fā)燒,母親與姐姐就會幫我「叫魂」,說我貪玩,在外面把魂玩掉了。這時母親叫我在床上躺著,她跟姐姐拿著一件我的衣服,到我剛才「失魂」的河邊,燒了堆紙錢,把我衣服在火焰上繞了繞,口中念念有詞的,等火熄了后,就一個喊著我的名字,一個在后面應答著「回來了」,從河邊慢慢走到我身邊,把衣服又在我頭上繞了繞,再把衣服捏成團狀,要我抱在懷中睡覺,一覺醒來,包準就好了。
如此屢試不爽。但我躺在床上,有時并沒睡著,母親姐姐的一舉一動,我都知道。母親在回程時不斷叫著我的名字,怪異的聲音透著驚慌,尤其是姐姐代我回答,不斷說回來了回來了,兩人像演戲,又像唱雙簧般的,荒唐得令人發(fā)笑。有時我發(fā)燒時睡著了,就不知道她們做的事,第二天醒來,發(fā)現(xiàn)懷中一團有煙味的衣服,就知道昨天發(fā)生過什么了。我當時確信是「叫魂」救了我,但那兩天我根本沒到河邊玩,為什么老是認定我的靈魂是在河邊丟掉的,卻令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