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與李杭育、李慶西

重返黃金時代:八十年代大家訪談錄 作者:馬原


長篇獎對中國來說,我覺得有點為時過早,新時期的好長篇不能說一本沒有,但仍少,設這個獎,我個人是很懷疑的。茅盾獎的作品,你把名字報出去以后,很多人都不知道。

馬:不知道是一方面,確實是看了以后覺得這個東西還能得國家級的大獎?

西:實際上茅盾獎的地位要高于中短篇獎。我覺得這個似乎有點開玩笑的意思,但反過來講,總體上講中國作協(xié)設的幾個獎對推動新時期的小說還是有積極的意義的,它主要是獎給中青年作家的,當然這里不公正的地方很多。

馬:國家設獎和民間設獎,你說哪種方式更好?

西:我覺得民間設獎、個人設獎好像能更公平,但個人設獎跟中國個人的錢有關系。

馬:中國沒有諾貝爾。

西:中國的刊物有些獎,像《上海文學》設獎好多年了,在刊物獎中是比較重要的一種,但它沒有利用好自己的優(yōu)勢,使它達到更高的權威性,影響也不夠。但是授獎也是太多,小說、散文、詩歌、報告文學設得太多,一個刊物一年設多個,不好想象。

馬:慶西,你創(chuàng)作以來你認為自己最重要的創(chuàng)作是哪一部?

西:好像沒有什么特別重要的,小說都很短,評論也不好說。確實說不出口。

馬:杭育,那你呢?

育:我自己喜歡的是《人間一隅》,外界較有影響的是《最后一個漁佬兒》。

馬:再加上長篇《流浪的土地》。再請你們推薦一本書,向觀眾、向讀者,你們喜歡的或是對自己影響最大的。

育:我喜歡的書是美國的大衛(wèi)·梭羅的《瓦爾登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