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克特
里克特(1763—1825),德國著名作家。筆名讓·保爾,是歌德同時代人。當(dāng)過家庭教師和小學(xué)教師,之后才潛心創(chuàng)作。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平民意識,表達了作者對小人物命運的同情,對丑惡社會的諷刺,情趣盎然,風(fēng)格獨特,人們稱他是“窮人的歌者”。
他一生寫了許多生動風(fēng)趣的小品文和散文?!秲蓷l路》是他的代表作。短小精悍,構(gòu)思巧妙,蘊含深刻的人生哲理。此文大部分內(nèi)容,以寫實手法記述一個羞愧、悲戚、碌碌無為的故事。臨近結(jié)尾,情節(jié)突轉(zhuǎn),原來這是一個夢。這樣寫,行文有波瀾,不落俗套。做夢人眼下還年輕,還來得及把握住青春歲月,走上高尚、勤奮的正路,這才不至于出現(xiàn)夢中那種“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遺憾和悔恨。
這是一篇訓(xùn)誡性散文,勸喻青年們“君當(dāng)惜取少年時”、珍惜精力充沛的美好年華。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佇立在窗前。他悲戚地舉目遙望蒼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靜的湖面上。老人又低頭看看地面,幾個比他自己更加無望的生命正走向它們的歸宿——墳?zāi)?。老人在通往那塊地方的路上,也已經(jīng)消磨掉六十個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過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沒有得到任何別的東西。他老態(tài)龍鐘,頭腦空虛,心緒憂郁,一把年紀(jì)折磨著老人。
年輕時代的情景浮現(xiàn)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莊嚴(yán)的時刻,父親將他置于兩條道路的入口—— 一條路通往陽光燦爛的升平世界,田野里豐收在望,柔和悅耳的歌聲四方回蕩;另一條路卻將行人引入漆黑的無底深淵,從那里涌流出來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滿處蠕動,吐著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惱地失聲喊道:“青春啊,回來!父親喲,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會選擇一條正路的!”可是,父親以及他自己的黃金時代都一去不復(fù)返了。
他看見陰暗的沼澤地上空閃爍著幽光,那光亮游移明滅,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輕拋浪擲的年華。他看見天空中一顆流星隕落下來,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喪像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臟。他記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們,他們走的是高尚、勤奮的道路,在這新年的夜晚,載譽而歸,無比快樂。
高聳的教堂鐘樓鳴鐘了,鐘聲使他回憶起兒時雙親對他這浪子的疼愛,他想起了發(fā)蒙時父母的教誨,想起了父母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禱。強烈的羞愧和悲傷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親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淚珠兒泫然墜下,他絕望地大聲呼喚:“回來,我的青春!回來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來了。原來,剛才那些只不過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兒時做的一個夢。盡管他確實犯過一些錯誤,眼下卻還年輕。他虔誠地感謝上天,時光仍然是屬于他自己的,他還沒有墮入漆黑的深淵,盡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條正路,進入福地洞天,豐碩的莊稼在那里的陽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門口徘徊逡巡、躊躇著不知該走哪條路的人們,記住吧,等到歲月流逝,你們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蹌時,再來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來!還我韶華!”那只能是徒勞的了。
(羅務(wù)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