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將永遠銘記他的聲音——
“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
掌聲。
“現(xiàn)在有的人要丟掉毛澤東思想這面旗幟,或是要批判毛澤東思想的主要部分。我認為這樣做是危險的,是要吃虧的,是會碰得頭破血流的!”
掌聲。
“請同志們對于一個有幾十年生活經(jīng)歷的老年人的講話給予考慮,想想是否有幾分道理?”
掌聲雷動。
掌聲,掌聲,為什么會有如此熱烈的掌聲?
這是1980年11月27日中紀委召開的一個座談會上,78歲的黃克誠將軍發(fā)表了著名的關于毛澤東的講話。稍微仔細一點兒的人看到,黃克誠將軍在發(fā)言時,并沒有發(fā)言稿。金邊眼鏡鏡片后面的那雙眸子一直望著一個方向,而那個方向不是與會者最多的地方。只有當掌聲響起時,他才把目光從前視的方向轉過來。
兩個月前,將軍的眼睛失明了。
人的心態(tài)很奇妙,有時同樣的話,不同身份的人說,所得到的效果會完全不同。其實這番話,并沒有什么深奧的道理。當時,如果讓華國鋒說,如果讓汪東興說,如果讓葉劍英說,都不會有如此強烈的反響,如此強烈的效果,甚至還會被人們誤解。
而他說,這番話的震撼力量和深遠影響就完全不同了。
會后有人聽到這樣的對話:
“他的眼睛看不到了?!?/p>
“不,他看的比誰都清楚!”
廬山會議——黃克誠“自投羅網(wǎng)”
21年前的那個著名的廬山會議又呈現(xiàn)在知情人眼前。
夏天的七八月,本來是廬山最美好的避暑日子,山清水秀,涼風習習。但是1959年的仲夏時節(jié),對黃克誠將軍來說卻成了最煩悶惱人的日子。廬山上驚雷閃電,密云欲雨,氣壓低得叫人透不過氣來。
一連好幾天,黃克誠將軍幾乎從早到晚都枯坐在176號別墅的房間里,心情沉重而煩躁。
他經(jīng)歷過“AB團”的誣陷,經(jīng)歷過長征路上因提意見而被撤職的不公正待遇,也經(jīng)歷過解放以來的風風雨雨,卻從未經(jīng)歷過如此痛苦的心靈上的煎熬。一場政治大風暴突然從天而降,雷聲隆隆,驚天動地,而且竟轟擊到他的頭頂上,這是他做夢都不曾料到的。
7月2日,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廬山召開。
會議原定日期為14天,主要議題是總結經(jīng)驗,糾正共產(chǎn)風、浮夸風、高指標等“左”的錯誤,討論下半年和以后4年的經(jīng)濟工作任務。
廬山會議開始時,毛澤東把國內形勢歸納為三句話:“成績偉大,問題不少,前途光明”,并號召代表擺問題,找根源,求改進。在會議即將結束時,他還強調,“大躍進”是“得不償失”,從全面來說,還是九個指頭和一個指頭的關系。
國防部長彭德懷在小組會上多次發(fā)言,尖銳地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和原因,但他對大會即將結束也沒能透徹解決問題和統(tǒng)一認識深感憂慮。14日,他動手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陳述自己的意見。這就是那封著名的萬言書,也是致他自己于死地的意見書。
毛澤東很敏感。他認為這是對自己的冒犯,黨內正面臨著一場嚴峻的斗爭。于是他要求會議延期,請大家評論評論這封信的性質,并通知彭真、陳毅、黃克誠、安子文、林彪等人也上山來參加會議。
黃克誠將軍18日晚抵達廬山,他沒有料到,秀美絕倫的廬山竟是自己人生歷程的一個可怖“墳場”,廬山之旅竟意味著厄運的開始。不知是偶然還是出于其他考慮,他被安排與彭德懷同住一棟房子——176號別墅,而且是隔壁。
“我給主席寫的信你看了嗎?你覺得怎么樣?”
“我看了,這封信寫得不怎么樣。有意見可以當面說嘛,寫信干什么。信里有些提法和用詞也不太妥當。”
這是彭德懷元帥和黃克誠將軍第二天早晨見面時的對話。它說明黃克誠對彭元帥的意見書頗有微詞。但在這天的小組會上,他卻說:“彭總的信總的精神是好的,至于某些提法、詞句,可以研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