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莫言先生所有主要作品,對他的文筆,往往心有戚戚。日后,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常常自覺不自覺地模仿過莫言的寫作習慣、語言風格、體驗感受和敘述形式。這種亦步亦趨的模仿足足有十年之久,以至于后來我要花很多時間去克制自己的語言,以走出他的影響。我在自己的長篇小說里,曾寫過這樣的段落:
“從楊樹林的樹梢燃起,火不斷前進鋪陳如南村大鼻子家的拾荒生意?;鹧戳舜蟀雮€天空,路過村西頭張邁琛的家,老張正準備宰掉家里的老牛。老牛拖了一輩子犁。他磨刀,牛在沉默,刀刃流光閃爍映人影時,牛的沉默從眼睛里流淌出來,浸濕了張邁琛的千層底,他聞到泥土的味道,明白畜生懂了。人掩飾不了身上的殺氣,他猶豫,決定換個方法,一塊黑布蒙上了院子里唯一的沉默,他掄起開山錘砸下去,牛腦袋裂開,紅的白的進濺出來,牛前腿跪倒,每一塊肌肉都在抖動。”
“香煙裊裊直上,我癱坐如泥墻委地,泥土里、梢叢直到空廣的天地,知了嘶啞刮過細微的草葉拂動,泥土隱秘的呻吟升起,墳前的人被黑蝴蝶包裹,掉轉(zhuǎn)頭,灰黑皮如綢緞的小獸在草叢里隱約閃現(xiàn),我抓起一把紙灰,合著泥土揚過去,一團灰黑倏然隱去7。”
顯然,我不自覺地成為莫言先生的學生,訴說他的“千言萬語”。此次,得有良機,有幸能受陶林先生之邀,合作寫作莫言先生的故事。我是非常欣然的。工作最初,我很堅定地認為,寫下莫言先生的故事,很大程度上,對我的巨大影響。
我傾盡所能,和陶林先生一起,把莫言先生的成長與創(chuàng)作經(jīng)歷,一點一點地以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將他的人生經(jīng)驗和主要作品拿出來,一點一點地介紹給廣大的青少年讀者。我們的目的是想讓大家知道:奠言先生,是這樣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
本書中,我主要承擔莫言先生生平故事的寫作。為了能夠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差,得到最貼近真實的敘述,我們想方設(shè)法購買書籍、重讀作品、查閱了大量的資料,并通過盡可能精準的措辭表達出來。
即便如此,我們依然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細節(jié)上的誤差。這種不確定,其中甚至也包括了莫言先生自己記憶的誤差。畢竟,回憶、描述和印證,只能做到努力走向真實,卻永遠達不到真實。
感謝陶林先生。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青年作家,他對于莫言生平、創(chuàng)作和作品的梳理和點評精準到位、篤實可信,也通俗易懂,適宜于更多的讀者朋友理解莫言、走進他的作品世界。
像莫言先生一樣,我也是個有著強烈敘述欲望的人,喜歡聽故事,更喜歡講故事、寫小說。故事構(gòu)成了與殘酷現(xiàn)實相平行的世界,為了向故事致敬,向講故事的人——莫言先生致敬。
今后的歲月里,我將繼續(xù)向尊敬的莫言先生學習,繼續(xù)體味別人講述的故事,也將繼續(xù)講述好我自己的故事。
二○一三年元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