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寧方軍事將領(lǐng)都主張對漢緩和,實是逼蔣退讓。而支持蔣的只有吳稚暉等幾位有名無實的中央監(jiān)察委員。蔣介石當(dāng)晚即宣布辭職下野,離京赴鄉(xiāng)。于是,南京完全落入李宗仁、白崇禧、何應(yīng)欽等軍事將領(lǐng)的控制之中。李宗仁等立即致電武漢,請中央遷寧,并停止東征。寧漢對峙暫時以漢方的勝利告終。盡管蔣介石下野后表示:“此次引退,比較心和氣平,毫無怨恨,即被白崇禧加以詞迫,亦不以為意,以心地光明良知無疚也?!钡麅?nèi)心對桂系的逼宮還是耿耿于懷的,他曾在日記中記道:“白崇禧與李宗仁通敵求全,謀叛敗黨之罪,世世國民不能忘也。敬之無主,亦非無責(zé)?!碧貏e是當(dāng)他得知“黃埔學(xué)生到處受白逆慘殘”,忍不住要記下“憤慨無已”四個字。
桂系以寧漢調(diào)停者自居,成功逼蔣下野,為桂系贏得了巨大利益。在蔣介石復(fù)職后的二次北伐期間,桂系的軍事實力達到它歷史上的最高點,李宗仁不僅當(dāng)上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一時擁有與第一集團軍總司令蔣介石平起平坐的職位,還坐鎮(zhèn)武漢主持武漢政治分會;白宗禧則率第12路軍(西征時收復(fù)的唐生智所部)北伐,駐守華北平津附近;而時人還將主持廣州政治分會的桂籍將領(lǐng)李濟深同樣視為桂系。此時桂系的地盤從李濟深駐防兩廣、李宗仁駐防兩湖,再到白宗禧駐防華北,由南到北對蔣介石控制的長江下游諸省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這一時期是桂系歷史上最輝煌的時代。
中國民間有句俗語:人在江湖,總是要還的。蔣介石的迅速崛起導(dǎo)致黨內(nèi)的不滿,迫使自己政治生涯中第一次下野。同樣,桂系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nèi),形成如此大的聲勢,自然也引起其他人的不滿。對于桂系的逼宮,蔣介石是牢記在心的。因此在北伐完成后召開的編遣會議上,蔣介石首先拿桂系開刀,而此時其他軍事勢力并沒有人主動站出來為桂系說話。于是,1929年首先爆發(fā)了蔣桂戰(zhàn)爭。
在蔣介石第二次下野時,桂系雖不是主角,但也擔(dān)當(dāng)了相當(dāng)?shù)闹厝?。此前因參加中原大?zhàn)失敗后,桂系剛敗退廣西尚未立足。1931年初,蔣介石在考慮戰(zhàn)后全局布置時,曾表示:“對桂軍,只要其解散張發(fā)奎所部,李、白迅即離桂,則可安置矣?!?3月中旬,蔣命已投誠的桂系黃紹竑抓緊入桂,迫使李、白出洋,以安定廣西大局。 正在桂系岌岌可危之時,寧粵對峙局面形成,原本協(xié)助蔣介石圍剿桂系的陳濟棠部主動尋求與桂系合作,共同反蔣。桂系獲此良機得以重整桂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因此峰回路轉(zhuǎn),兩廣化干戈為玉帛,又由敵對之局轉(zhuǎn)而為合作了” 。
1931年6月1日,國民黨內(nèi)各派反蔣勢力在廣州成立與南京相對抗的國民政府,第二天,廣州國府即著手整頓武裝力量,決定將兩廣各軍番號定名為國民革命軍,任命陳濟棠為第一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為副總司令。陳濟棠隨后將所部擴編為3個軍150個團;李宗仁也將張桂聯(lián)軍擴編為4個軍72個團,任命張發(fā)奎、廖磊、李品仙、黃旭初為軍長。 8月,廣東國府決定武裝討蔣,桂系部隊率先入湘,寧粵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最終因九一八事變的爆發(fā),迫使國民黨放棄內(nèi)戰(zhàn),并以蔣介石下野為前提,達成寧粵和解。
桂系在此次反蔣斗爭中,再次起死回生,得以重整其鼓。
1948年底,隨著蔣介石的主力陸續(xù)被解放軍消滅,東北、華北、徐州三個“剿總”覆滅,從而使白宗禧控制的“華中剿總”成了國民黨軍隊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這為桂系再次抗衡蔣介石創(chuàng)造了最后一次機會。桂系逼宮始自這年12月中旬,在此前的幾個月里,桂系都沒有這樣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