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選擇砍木鼓樹的地方
普洱市是個旅游大市,旅游局長顧桃向李小平市長匯報工作時,李市長專門強調(diào),讓她不僅做個旅游行家里手,還要做個民俗專家,做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發(fā)現(xiàn)和保護的熱心人。
我們看見,為了落實市長指示,顧桃局長經(jīng)常下到景邁山寨、阿佤山寨,向當(dāng)?shù)厝罕妼W(xué)習(xí),并且廣泛與作家學(xué)者交朋友。
一個星期日,按理說是法定的休息天,但顧桃放棄休息,請云南省和普洱市的民俗專家、作家、詩人等座談,我們也被邀請參加。在會上。作家們各自發(fā)表了對哀牢山、對西盟佤山、對拉祜村寨等的研究成果。大家暢所欲言,又說又笑,興高采烈,使我們獲得了很多教益。
顧桃向我們介紹了佤族木鼓。
她說:
——佤族的木鼓有雌雄之分,因此,佤族自古就把稍大的木鼓稱為母木鼓,把稍小的稱為公木鼓。
木鼓本身有著明顯的標(biāo)志,所以,木鼓樹的選擇是非常的嚴肅、嚴格、認真的,要經(jīng)過隆重的宗教儀式來確定砍木鼓樹的方向,順著雞卦指引的方向,選擇一棵高大、筆直的紅毛樹作為木鼓樹。
按照佤族古老的習(xí)慣,砍木鼓樹,拉木鼓之前要殺雞看卦,根據(jù)雞卦的指向去選擇木鼓樹。
真是好人好報,老天幫忙,昨天還在下雨的西盟,今天突然晴了,佤族同胞之間相互議論起來,老天有眼,這次拉木鼓是天神同意了的,是我們的福氣,是我們的運氣,可以親眼目睹拉木鼓了。
在佤山,我們看見了這樣的情形:
——太陽剛升起,寨里的佤族姑娘婦女們就把木碓舂得一聲比一聲響,為的是要舂出一籮籮白米,煮一鍋香噴噴的雞肉稀飯,抬到山上去慰勞拉木鼓的男人們。
名叫巖兵、尼東的幾個長老,手里抱著一個祭祀木鼓樹的公雞,提著砍刀走在前面,邊走邊將攔道的雜樹小草砍倒,走出一條毛毛小路,拉木鼓的人群緊跟在他們的后面,因此,他們非常辛苦,一天到晚都是汗淋淋的。
大概三個小時之后,他們便到達砍木鼓樹的地方。按佤族的老規(guī)矩,木鼓樹必須取當(dāng)?shù)匾环N名為紅毛樹的栗樹。
這是一棵直徑約50公分粗的紅毛樹。巖兵、尼東幾個老人拔出隨身攜帶的長刀,將紅毛樹根部的雜草砍倒,并跪在紅毛樹前磕頭祈禱。
祈禱剛剛結(jié)束,站在紅毛樹約10米遠的幾個佤族獵手,便用老火槍對著要砍的紅毛樹稍射擊,這是佤族請示天神的一種儀式,告訴天神阿佤人要拉木鼓,砍木鼓樹來了,同時將附在樹根和森林中的妖魔鬼怪趕走,防止鬼神作怪,危害砍樹的阿佤人,讓刀斧傷著或是大樹倒下時傷害寨子人。
彌漫在樹上的火槍煙霧還沒有散開,巖兵老人便第一個提起斧子沿著紅毛樹來回繞了一圈后,揮動斧頭在紅毛樹上砍下三斧之后,便將斧子交給其他幾個佤族漢子,輪流砍伐。
佤族老人告訴我們,砍木鼓樹只要第一斧砍下去后就不能停歇,要一鼓作氣把它砍倒,所以,其他幾個佤族漢子一邊督戰(zhàn),一邊不停地喊著“快、快上!”
他們挑選主干樹中標(biāo)直、光滑而又少枝節(jié)的一段砍下做鼓料。鼓料長二米,在鼓料的兩頭各鑿二個“牛鼻子眼”,眼孔穿上事先準(zhǔn)備好的藤條和竹篾繩,拴牢實后,拉回寨子制作木鼓。
正當(dāng)男子們七腳八手地忙于拴木鼓樹時,佤族婦女姑娘們便鬧嚷嚷地從樹林里走來,只見她們頭上頂著簸箕,身上背著背籮,準(zhǔn)時將佤族雞肉稀飯及水酒送到山上,慰勞砍木鼓的男子們。
佤族吃雞肉稀飯從來都不用碗、不用筷,直接用手在簸箕上抓吃,也有的將雞肉稀飯抓放到樹葉或芭蕉葉上走到一邊抓吃。雞肉稀飯雖然很簡單,他們卻吃的很開心,整座山林里都飛滿他們爽朗的歡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