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一定是壞事。能主動地徹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辦得到??鬃蛹艺Z:“哀公問于孔子曰:‘寡人聞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諸?’孔子曰:‘此猶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徙而忘其妻,不足為訓(xùn),但是忘其身則頗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常聽人說,忘恩負(fù)義乃是最令人難堪的事之一。莎士比亞有這樣的插曲—
吹,吹,冬天的風(fēng),
你不似人間的忘恩負(fù)義
那樣的傷天害理;
你的牙不是那樣的尖,
因?yàn)槟惚臼菦]有形跡,
雖然你的呼吸甚厲……
凍,凍,嚴(yán)酷的天,
你不似人間的負(fù)義忘恩
那般的深刻傷人;
雖然你能改變水性,
你的尖刺卻不夠兇,
像那不念舊交的人……
其實(shí)施恩示義的一方,若是根本忘懷其事,不在心里留下任何痕跡,則對方根本也就像是無恩可忘無義可負(fù)了。所以崔瑗座右銘有“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之語?,斂怂?奧瑞利阿斯說:“我們遇到忘恩負(fù)義的人不要驚訝,因?yàn)槭澜缟暇褪怯羞@樣的一種人。”這種見怪不怪的說法,雖然灑脫,仍嫌執(zhí)著,不是最上乘義?!读凶?周穆王》篇有一段較為透徹的見解:
宋陽里華子,中年病忘。朝取而夕忘,夕與而朝忘;在途則忘行,在室則忘坐;今不識先,后不識今。闔家苦之。巫醫(yī)皆束手無策。魯有儒生自媒能治之。華子之妻以所蓄資財(cái)之半求其治療之方。儒生曰:“此非祈禱藥石所能治。吾試化導(dǎo)其心情,改變其思慮,或可愈乎?”于是試露之,而求衣;饑之,而求食;幽之,而求明。儒生欣然告其子曰:“疾可除也,然吾之方秘密傳授,不以告人。試屏左右,我一人與病者同室為之施術(shù)七日?!睆闹?。不知其所用何術(shù),而多年之疾一旦盡除。華子既悟,乃大怒,處罰妻子,操戈逐儒生。宋人止之,問其故。華子曰:“曩吾忘也,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今頓識既往,數(shù)十年來存亡得失、哀樂好惡,擾擾萬緒起矣。吾恐將來之存亡得失、哀樂好惡之亂吾心如此也。須臾之忘,可復(fù)得乎?”子貢聞而怪之。孔子曰:“此非汝所及也?!?/p>
人而健忘,自有諸多不便處。有人曾打電話給朋友,詢問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也有人外出餐敘,餐畢回家而忘了自家的住址,在街頭徘徊四顧,幸而遇到仁人君子送他回去。更嚴(yán)重的是有人忘記自己是誰,自己的姓名、住址一概不知,真所謂物我兩忘,結(jié)果只好被人送進(jìn)警局招領(lǐng)。像華子所向往的那種“蕩蕩然不覺天地之有無”的境界,我們?nèi)裟芘既惑w驗(yàn)一下,未嘗不可,若是長久的那樣精進(jìn)而不退轉(zhuǎn),則與植物無大差異,給人帶來的煩擾未免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