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帶來了生機,人們也要相應地遵守一些規(guī)范和做一些事情,以“順天之氣”。從上到下要遵守:勿伐木、勿覆巢、勿殺幼蟲、勿殺飛鳥、勿殺母麋鹿等,以及掩埋動物的遺骸,不能處決犯人,不能發(fā)動戰(zhàn)爭等。另外還要赦免輕罪的犯人,慰問孤寡,幫助貧弱,賞賜臣僚等??傊谌f物欣欣向榮的季節(jié)里是不能逆天之道的,要對一切有生表示關愛。到底這些有多少能夠切實做到,因為缺少記載,不能妄加評論。但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人類(包括統(tǒng)治者)在大自然面前的謙卑,這種思想意識有利于維護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天子”是精神領袖,皇帝就是世俗的統(tǒng)治者了。作為農業(yè)國的頭領,皇帝還要表示自己也是農人中的一分子,所以,在立春的時候,他還要行“藉禮”。
“藉禮”最早見于《國語》,就是在耕種“藉田”。“藉田”是天子、諸侯的私人田地,其出產是用來供奉宗廟的。天子千畝,諸侯五百畝。君王先去開犁,以表示對農業(yè)和宗族的重視,以后由農民替他耕種,這反映了氏族公社時期領袖與民眾是有共同的祖先。據(jù)說周朝就有了這種禮儀,經(jīng)過儒家的潤飾越來越隆重,成為一種國家關注農業(yè)的儀式。漢代行藉禮的儀式是:皇帝親載耒耜(古代翻地工具,可視為原始的犁),率領三公九卿到藉田,天子推三次,三公推五次,九卿九次。然而天子執(zhí)爵,與三公九卿共飲“勞酒”。歷代基本照此進行。
直到清朝末這個儀式一直在實行。不過北京較冷,立春時天寒地凍,行藉禮要遲至三月了。清光緒間二十四年那一年的耕藉田的儀式是在三月十六舉行的。光緒間的起居注官(在皇帝身邊記載皇帝言行的史官)惲毓鼎在其日記中記載:
皇上祭先農壇,臣毓鼎侍班。寅初朝服至門外賬房,與同事齊班。燈前引導,詣壇下少憩。鐘動,駕臨。起居注官立于階下東向北上。禮成,上詣具服殿更衣,行耕藉禮。毓鼎亦脫朝服,隨至觀耕臺前。上御黃龍袍,橫斜掛數(shù)珠。有著蓑笠二人,授鞭進耒。禮官前導,從臣數(shù)人牽牛扶犁,挈籽種水器以從,上執(zhí)鞭隨其后。田夫搖彩旗,唱田歌,往返四推畢,升觀耕臺。順天府率耆老、農夫,在臺前行禮。王公九卿,以次扶犁,皆九推。
這大約是歷史上最后一次行藉田禮,此時也可能是光緒一生心情最暢快時期,因為慈禧已經(jīng)還政給光緒,光緒正在醞釀一次變法革新。本年即戊戌年,“百日維新”就在本年八月失敗。從此以后,光緒被囚瀛臺,不可能再出紫禁城行禮了。宣統(tǒng)繼位,年齡太小,無行禮能力。惲毓鼎一直做皇帝身邊的近臣,直到宣統(tǒng)二年,其日記,再也未記行藉禮事。我們從惲氏的記載中可以見藉禮的表演性質。老北京有句俗語說:“皇帝的一畝三分地”,就是指先農壇皇帝行藉禮的這塊田地?!疤熳忧М€”早就取消了,藉禮早就改在京城內的先農壇進行,它變成了純表演性質的。另外,立春后還有皇帝在社稷壇的祈年(或稱“祈谷”)祭祀,規(guī)模較小,不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