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盜行動(3)

大道當然:我與萬科(2000-2013) 作者:王石


總部到萬科深圳管理層征求意見,遭遇反彈:“劉愛明領導的深圳中海是我們的競爭對手,真槍真刀比拼多年,我們又不是競爭不過,憑什么讓他過來當我們的領導呢?”

我親自到深圳公司做解釋說服工作。

幾番努力,2002年,劉愛明加入萬科,任集團副總經(jīng)理,分管集團財務、資金、企劃以及北方區(qū)域的業(yè)務。

中海最年輕的經(jīng)理杜晶也是在“海盜行動”期間加盟萬科的。與劉愛明相比,杜晶的愛人黃焱之前曾在萬科工作,他與萬科的淵源更深。

來萬科之前,杜晶在中海香港工作,朝九晚五,星期六中午就可以回家,生活比較有規(guī)律。而萬科在深圳的樓盤時常周末開盤,開盤就意味著加班。因此,杜晶經(jīng)常來探望黃焱。作為競爭對手中海的員工,杜晶一直關注萬科人怎么做事。有一次,在開盤的前一天晚上,黃焱和同事熬夜布置樣板房。杜晶注意到這些人工作玩命,也充滿了享受生活的精神。當時樣板房里恰好有一個薩克斯,加班間歇,就有同事在那里吹了起來。萬科留給杜晶的印象是:一幫陽光、有意思又認真追求產(chǎn)品的人,萬科人做事比較簡單,“陽光”、“透明”。

“海盜行動”啟動時,杜晶已經(jīng)在中海干了10年,是設計部的負責人,很受中海器重。他一度認為自己“生是中海人,死是中海鬼”,從來沒有跟誰談過跳槽。但是,他也一直有個遺憾:從沒做過一線公司老總。

萬科第一次約談杜晶,談話很簡單:“你想來萬科嗎?”

“來了做什么呢?”

“萬科還沒有進入廣州,你來了,就去廣州公司做總經(jīng)理?!?/p>

正中下懷。萬科知道他想要什么。

“海盜行動”的工作做得很細致。萬科人力系統(tǒng)了解中海大部分骨干的背景:他的師傅是誰,與誰同批次進入中海,他的成長經(jīng)歷……以至于可以畫出一張中海的人才結構圖。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中海干部都沒和萬科談過具體薪酬,甚至萬科的人力資源部也沒給對方發(fā)過一張書面offer(工作邀請)。萬科人發(fā)現(xiàn),中海和萬科的團隊有許多共同之處:理想主義色彩濃厚,有團隊意識,組織紀律性強,屬于完美主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中海的員工對于命令絕對服從,屬于集中效率型的員工,而萬科的員工往往會不拘泥于級別而提出自己的意見,屬于民主能動型的員工。

中海是施工企業(yè)出身,實行準軍事化管理,適合一個員工從最基層的崗位開始成長和進步。他們的基本功非常扎實,經(jīng)歷過非常辛苦的過程,一步一個臺階,火箭式、直升機式的升遷很少。但是,當中海人升遷到一定的職位,發(fā)展會受到制約。 比如,中海對成本的控制非常嚴格,這也意味著一點失誤就會導致巨大的壓力。

事實證明,這批來到萬科的骨干,不僅在技術層面能發(fā)揮積極作用,也彌補了萬科擴張步伐中一線公司總經(jīng)理缺乏的短板。他們大部分人在新組織里都生存得很好,流失率低于以往社會招聘的人才,其中大部分都獲得了提拔。2004年的統(tǒng)計表明:在萬科擔任一線公司總經(jīng)理的人員中,有40%來自中海。

剛到萬科時,由于國企禁止高管打高爾夫球,劉愛明曾問郁亮:“在萬科可不可以打高爾夫?”郁亮說沒問題。幾年后,解凍想起這件事情,問劉愛明:“現(xiàn)在還打高爾夫嗎?”答:“幾乎不打了,我現(xiàn)在熱衷于賽艇?!倍愅?,正是萬科近年興起的運動項目之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