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盆鐵線草

向歷史鞠躬 作者:王春瑜


去年春末,我去臺灣、香港走了一趟,歸來后,文友陳四益先生來電說:最近何滿子先生打來電話,說受出版社委托,主編“瞻顧文叢”,邀你參加;并說你給廣東人民出版社主編“說三道四叢書”(后奉命改為《南腔北調(diào)叢書》)時,給他打電話,請其加盟,他二話沒說。我立刻在電話中說:那我不說二話好了,愿在何老麾下效命!四益聽罷,不禁笑了。于是,此事就這么定下來。

但說來慚愧的是,我雖不屬于賈寶玉老弟那種“無事忙”,卻是沒事找事忙,在文、史兩界覓食,本事不大,興頭不小,有時就難免忙得腳丫朝天,顧此失彼。我不僅是這套書中最后一個簽訂合同者,害得何老先生兩次“主催”。更糟的是,合同中規(guī)定今年二月底交稿,現(xiàn)在是三月底了,我的書稿還未寄出,又收到何老大函催詢,并接到出版社的催稿電話。何老長我近二十歲,是古典文學(xué)、雜文界的前輩,我在上小學(xué)時,已經(jīng)受他的作品熏陶了,讀了他老的信,甚感不安,于是我立即著手拙稿《鐵線草》的掃尾工作。

我的這本雜文集,嚴(yán)格說來,標(biāo)準(zhǔn)意義的雜文只是一部分,其余是一些雜七雜八的文字。但是,也許正如“文革”中的好漢們義正詞嚴(yán)批斗我時熱情抬舉我的那樣,“像狗改不了吃屎,你的反動本性是不會改變的。”如果把這句話改為“你的雜文本性是不會改變的”,那倒還差不多。因此,自信本書中的多數(shù)文字,即使不是正兒八經(jīng)的雜文,但也還是有著不同程度的雜文氣息的。

把蕪著起名《鐵線草》,并無深意。去年夏天,我在早市上買了一盆鐵線草,從夏到秋,從秋到冬,一直葉繁葉茂,在蔥綠中透出勃勃生機(jī)。而時下,它迎來了春光萬里,數(shù)不清的儼然水杉葉的嫩葉,又長大了好幾圈。書齋寂寞,我時時凝神注目書桌上這盆鐵線草。微風(fēng)吹來,枝葉婆娑,在我的眼前輕輕晃動,給我的心頭帶來多少溫馨、多少撫慰。它不需要什么營養(yǎng),只要常澆些水,保持濕潤就可以了。最讓我動心的是,它的軀干比通常所見最細(xì)的鐵絲還細(xì),但深深地扎根于石頭縫中,支撐起無數(shù)綠葉。這使我想起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十三對它的介紹:“鐵線草:微苦,平,無毒。療風(fēng)消腫毒有效?!焙?!這不正是雜文的形象寫照嗎?好的雜文,因其主題的尖銳、文筆的犀利,給人以“良藥苦口”的“微苦”之感。但它抨擊時弊,反對各種邪風(fēng),剖析形形色色的社會毒瘤,不正是起著“消腫毒”的社會功能嗎?我愛鐵線草!時下每有雜文評比活動,我建議有識之士,今后對雜文大賽的優(yōu)勝者,不妨發(fā)給“鐵線草獎”,或干脆取名“鐵線草雜文大賽”,不亦快哉!

按照何滿老的意圖,這套雜文叢書只收2000年寫的雜文。蕪集中有幾篇文章,卻是早幾年的。這是由于,有的文章我在近幾年編自己相關(guān)的集子時,因健忘,成了“漏網(wǎng)之魚”,現(xiàn)在忽又撿出,趕緊編入;有的被人為從拙集中撤下,本人不服,此次再編到這本書里;某些報刊編者,有感而發(fā),撿出不才舊文,重新發(fā)表,這就使拙作獲得了新的生命。我以為一篇文學(xué)作品,猶如一首歌,如果不被人重唱,就等于壽終正寢,被人遺忘了。因此,去年被報刊“起死回生”的幾篇拙作,我以新作目之,又收了進(jìn)來,這應(yīng)當(dāng)與一味自己炒冷飯者不可同日而語。

去年我太忙,寫的雜文不如往年多。但這篇序倒寫得不短,就此打住。我向親愛的讀者獻(xiàn)上這“盆”《鐵線草》,供鑒賞——請!

載2001年12月19日《湖北日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