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可是龍的傳人”——這是我正面回應上海大叔關于西貢是小偷和拉客者聚集地的觀點的第一句話,同時也是最后一句話。
上海大叔是一位我旅行中“撿”來的旅伴,“撿”是一個我很喜歡的形容尋找同伴的詞語,一方面是因為它言簡意賅,另一方面則是這個字眼給我一種很強烈的成就感。上海大叔自然是一個典型的上海人,我們在去河內的火車上就已經遇見過,但是一路幾乎同樣行程的我們直到西貢才真正認識。我一直以“悶騷”這詞來形容他,為此他甚至和我絕交的心都有了。作為一個典型的上海男人,他居然可以潛伏在眾多的旅客之中如此之久,他的“悶騷”水平可見一斑。后來,上海大叔一直陪我走完柬埔寨的旅行,在曼谷的時候才分道揚鑣,作為一個國外自由行的菜鳥,遇上這樣一位“野生驢友”無疑是大自然的一種饋贈。大叔的幽默和知識讓寂寞的旅行平添許多趣味。
車子到達西貢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但是我們仨——我,上海大叔,還有我在微博上認識的一位澳洲小蘿莉(吃貨篇會具體提到)一下車卻發(fā)現(xiàn)范五老街像是才剛剛睡醒一樣,竟是一派喧鬧繁華的景象。下車后,我們往街道的深處走去,穿過一片燈紅酒綠的酒吧,再穿過那些高高瘦瘦的民房,沿街有老外們三五成堆地在路邊喝酒,有幾個拿著酒瓶的醉漢還在不遠處撒潑。我回頭望望剛剛走過的路,那些低矮的樓房在霓虹燈的映襯下顯出一種粗俗的臟,活脫脫像是一個穿著緊身衣已經發(fā)福的中年妓女。
我們繼續(xù)尋找旅館。這邊的旅館遠沒有河內的便宜,一問之下光是價格就把我嚇退好幾米遠,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往街道更深處搜尋。就在這時,旁邊突然竄出幾個越南青年,用一口聽著特別別扭的英語和我們套話,我們并不理他們,可是他們卻更加囂張,拉著我們不讓前行,更有幾個趕緊走到前方的Guest House和老板討價還價。
此番情景不禁讓我想起了每當我走在國內的步行街時,總有幾個拿著照片的阿姨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對我說:“帥哥,阿迪耐克要嗎?都是真的;帥哥,勞力士要嗎?都是金的?!?/p>
正當我沉浸在回憶中的時候,澳洲小蘿莉的一聲怒吼把我拉回了地球的這邊。
地痞頭子見被一個小姑娘兇了,馬上變得更加兇惡起來。他用越南語氣勢洶洶地說著一些話。從他的語氣中可以依稀地聽出他在威脅我們在他的地頭,晚上別想找到地方住。
忽然,一個中國人的聲音從遠方傳來——我最喜歡這種異國他鄉(xiāng)遇老鄉(xiāng)的情況,就好像在學校食堂買雞腿的時候發(fā)現(xiàn)做飯的大娘是自己的親戚一樣,每一次都能從老鄉(xiāng)這里得到幫助。在我們這樣一個背包客是非主流的國家,遇到同胞該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啊。
我循著聲音找去,果然見到一個背著大包的中國人。細細打聽之下才知道這位姐姐來自北京,在之前的open bus 上就和我們一個車,剛剛她入住GH的時候老板和她說她的同胞被人欺負了。于是這位女中豪杰便拔刀相助了。
最后,我們在這家叫 open time 的GH住下。我收拾一下疲憊的心情后,連洗澡的心情都沒有就睡著了。
早上一起來,我就直奔紅教堂。紅教堂是中國游客的叫法,因它用紅磚一塊塊地砌成,全身通紅而得名。紅教堂全名叫“neo-romanesque notre dame cathedral”,是法國殖民者在1877年留下的一座遺物。教堂有著濃濃的法式風情,配合著藍天白云和鴿子廣場,倘若這個時候有一位身著風衣的男子在廣場飄過,激起數(shù)百只鴿子的話,就好像置身于歐洲一般。然而西貢貌似并沒有這樣的命運,因為西貢一年中沒有一天可以有穿風衣的天氣。
紅教堂的旁邊就是著名的西貢郵局,這是一幢更加歐式風格的郵局。在國內的時候我就十分愛逛郵局,雖然在通訊發(fā)達的今天,信件和明信片已經成為一種漸漸落伍的行為,在國內似乎只有一些偏遠的山區(qū)還承襲著從郵局寄拿東西的傳統(tǒng)。
走進郵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胡志明的畫像,讓我突然有了一種身處社會主義國家的親切感。郵局里的人并不多,大多數(shù)都是來參觀的游客。
如果說你要體驗一下西貢郵局,我想寄明信片一定是一個不二的選擇。但是在這個事情上我一直十分后悔,長久以來,寄明信片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收到明信片的人不見得有多么的感激,因為他們只是眾多收件人中的一個;反而收不到明信片的人會變得分外眼紅,常常質問我為什么寄給這么多人卻唯獨不寄給他。每當這個時候,我只能報以一個苦笑然后答應下次一定補上。于是“債”越欠越多,而且沒有減少的趨勢。這一次我寄了46張明信片,就算是流水作業(yè)我也用去了整整三個小時的時間。從西貢寄去國內的郵資倒是便宜,12000盾一張,折合4元人民幣。按照8元一個雞腿計算,我剛好在這46張明信片上付上了23個雞腿。
可能是因為和這座城市的八字不合,相比令人親切的河內,西貢總給我一種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覺。西貢就像一個留洋歸來的富家千金,氣質高貴,舉止優(yōu)雅,她舉著洋傘從你身邊走過,似笑非笑地朝你點點頭。但是和她擦肩而過的你永遠是你,而她也永遠是她。建筑再美,美食再多,旅游資源開發(fā)得再好,你始終沒辦法鼓起勇氣愛上這個地方。就像是孤立在拉客者和扒手之中的紅教堂,在干凈的街道和藍天之下,最終只能淪為游客手中明信片所記住的場景。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似乎這樣的西貢并不讓我喜歡。我不喜歡一個殖民文化如此濃重的地方,準確地說不喜歡一個被外來文化蓋住了本來面貌的地方。紅教堂雖然美麗,但是卻像是一個孤立在巷弄之間的外國人,威嚴聳立,但始終缺少一股讓人親近的味道。
相比之下,我似乎更加喜歡河內,擁擠古老的三十六行街,和周圍的矮房共用一塊草地的教堂,密密麻麻的電線,以及在還劍湖邊穿著奧黛的越南女子似乎更能代表這個國家的味道。
吃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