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聽人說,要了解一個地方的方言文化,就要從一個地方的罵人之話開始,比如粵語中的“家鏟”。而在一個吃貨眼里,了解一個地方的飲食文化,往往要從學習該地區(qū)的食物名稱開始。
我在越南學到的第一個食物的名字就是“pho”,越南語中米粉的意思。
我和pho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就出現(xiàn)在來到越南的第一天,在河內迷路的我偶然間想起了兩句網上流傳的話,“孔子說:‘早餐不對,一天崩潰?!献诱f:‘孔子說得對?!?/p>
于是我便就地找了一家老板面相最善良的店坐下吃了起來,老板是一個和藹的中年婦女,因為年紀和我媽媽差不多,所以總覺得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好奇地問了老板娘各種食物的吃法和價位,老板娘很靦腆地笑著卻一直不回答。正當我納悶自己今天是不是打扮得像一個怪蜀黍的時候,旁邊一個吃早餐的大爺和老板娘說了一句越南語,然后再轉過來用英語說,這位老板娘是當?shù)厝瞬粫⒄Z,他可以充當翻譯。于是我在這位好心大爺?shù)膸椭峦瓿闪宋业脑侥系谝徊汀?/p>
這家店在我看來是一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攤子,老板娘用一根扁擔撐起了全部的器具。扁擔的一端是一鍋用牛肉和番茄煮的濃湯,扁擔的另一端則擺滿了各種越式的調味料和碗筷,地上擺著幾張小板凳和一個長木板。
不一會兒,一碗熱騰騰的越南米粉就放在了我的面前,正當我面對一大堆材料無從下手的時候,好心的大爺開始手把手地教我吃越南米粉的方法。首先要把自己點的螺肉讓老板燙熟蓋在面上,然后放上越南特有的各種生菜,點上魚露,接著再根據自己的喜好加入辣椒以及各種調料。最后就是最關鍵的一步——香茅和小青檸檬,把香茅草和檸檬汁擠入越南米粉之后,就可以開始大快朵頤了。
我先喝了一口湯,果然是酸酸甜甜又有檸檬的香氣。濃郁的肉湯配合著滑溜的米粉,讓我瞬間愛上了這碗越南的米粉。
然而令我驚喜的還在后頭。當我結賬詢問價格的時候,老板娘用手勢給我比了一個12。我在心里想著120000盾一頓早餐,河內還真是高消費啊。老板娘卻抓住我,然后笑著搖搖頭找給了我108000盾。這樣一頓鋪滿了牛肉和螺肉的早餐才12000盾(折合人民幣4塊錢)。
關于pho,河內或者說越南還有一家更加著名的店叫做Pho24。這是一家神奇的店,因為不知道多少年前,尼克松的一次偶然試吃使得這家店聲名大噪。之后的發(fā)展就像各位看官想象的一樣,這家店受到了國寶級的待遇,本著把Pho24打造成越南的KFC這一偉大的戰(zhàn)略性目標,Pho24開始了瘋狂的擴張,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
而當我偶然想起這家店的時候,走了不出10分鐘就在路邊找到了一家Pho24。我在心里琢磨著這家店還好不是在中國,不然神州大地遍地開花的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面可真讓人蛋疼。果不其然,當我踏進這家店的時候,毫無意外的眼前擠滿了外國人。點餐臺也瞬間讓我有了一種在KFC點越南米粉的錯覺,我被這種在越南獨有的美國式混搭鄉(xiāng)村非主流感覺雷倒了 ,于是屁顛屁顛地跑回早上的還劍湖邊又吃了一碗海螺米粉。
我最討厭這種名人效應炒起來的食府,因為并不是每個名人都懂得地方小吃,尤其是像尼克松這樣的外地人,一輩子可能就吃過一次越南米粉,可能回國之后還會抱著美國的漢堡包大哭三天三夜,然后吐出一句“俺的親娘哎,還是家鄉(xiāng)的漢堡包好吃耶”。我之所以討厭這種名人效應,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過名人一宣傳,這家店就會身價百倍,當然也包括餐牌上的價錢。我在越南吃了不下10碗的米粉,而最貴的就是這家Pho24,最普通的米粉也要25000盾,和外面挑著擔子和藹可親的12000盾一比較,我毫無疑問地選擇了蹲在路邊吃。
我始終覺得只有本地人才最懂當?shù)氐拿朗?,而旅行又往往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從一個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去一個別人活膩了的地方,自然是什么都要最地道,什么都要最民俗,總是想著去嘗試一下那些本地人的美食,不然就和沒來過這個地方一樣。然而最后卻又往往在一些各大攻略榜單上的食府流連忘返,這對吃貨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情。就像到了杭州你在路邊隨便抓一個“野生”的杭州人,問他最地道的杭州菜要去哪里吃。十個有九個會義正詞嚴很負責任地告訴你“樓外樓”三個字,雖然他們這輩子都不會踏進樓外樓去吃地道的杭州菜。因為在他們心目中早已有根深蒂固的一個想法:這是外地游客心目中的杭州菜。就像越南的Pho24,未必不是一家好店,但是卻是一家當?shù)厝瞬粫サ摹昂玫辍薄?/p>
我一直相信和自己“有緣分”的美食才是最好的,在國內的時候曾經被一個90后的小師妹請去吃飯,從選材料到做菜足足用了三個小時,最后端出廚藝水平媲美“黑暗料理”的四道菜的時候還不忘解釋道:“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做菜,相信你也一定是一個注重內涵的人,味道才是王道……”那頓飯我差點把十二指腸連同胃潰瘍一起給吐出來了。然而小師妹卻吃得很開心,“吧唧吧唧”三兩下就風卷殘云。
所以我常說尋找美食是一件樂此不疲的事情,因為尋找本身就是一種味道,不在乎最終吃到,只在乎曾經尋找。很多時候說的就是這么一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