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對上講禮容易,對下講禮難;策略性講禮容易,習慣成自然地講禮難;未出名時講禮容易,德高望重還對年輕人講禮,那就更難了。吳老師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其“講禮”不分對象,且水到渠成,沒有夸張或做作的成分。
有兩件小事,很見吳老師的性情。20世紀90年代,連續(xù)好幾年,每到中秋節(jié),吳老師都給我寄來榮華月餅,那是他家二公子專門從香港帶回來的。我再三謝絕,說北京也有好月餅,但他就是不信,直到他身體實在不好,這寄月餅的項目才告一段落。吳老師最后一次進京是2000年,那時他已年過八旬,還非來我家看看不可。理由竟然是,我常到廣州拜訪他,他還沒有回訪過。那時我家住在北京郊區(qū)西三旗,他竟自己搭乘出租車找來了,害得我多日惴惴不安??蛇@并非特例,中大老師告訴我,每年春節(jié)同事前來拜年,吳老師都要回訪,看著老先生吭哧吭哧爬五樓六樓,敲同事或弟子的門,大家都不知道該說什么好。
因長期擔任中大中文系主任,20世紀上至50年代下至90年代的很多老學生他都認識,起碼在廣東,吳老師真的是“桃李滿天下”。也正因如此,吳老師晚年最大的樂趣,就是扳著手指頭,數(shù)說弟子們在各行各業(yè)做出的成績。
2008年初春,我陪已做過九十大壽、依舊精神矍鑠的吳老師散步,在圖書館旁的杜鵑花前合影。吳老師突然問起,這兩年沒見你寄新書,是不是碰到了什么困難?我趕緊解釋,書仍舊在出,只是不太理想,不值得老師費神。實際情況是,我每次寄書,他都認真閱讀,然后寫信或打電話談感想。后來視力下降,吳老師只能拿放大鏡看目錄,再挑若干章節(jié)請人讀給他聽。知道這一情況后,我就不再寄送新書了。真沒想到,這也讓老師牽掛!
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其實,“講禮”的師長何嘗不是如此。
2011年7月31日于香港中文大學客舍
附記:吳老師終于還是沒能抗住病魔的摧壓,于2011年8月17日離開人間。特發(fā)此文,以表悼念。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著有《中國現(xiàn)代學術(shù)之建立》、《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