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6月中旬張聞天剛動了一個手術,中央7月2日開廬山會議,他本可不去,但看到議題是:總結經驗,糾正錯誤,他決定去。這時彭德懷剛出訪8國回來,很累,不準備上山,張力勸彭去,說當此總結經驗、糾正錯誤之時,不可不去,哪怕聽一聽也好。不想這一勸竟給他們倆惹下終身大禍。
廬山會議本是要糾“左”的,但是船大難調頭。思想這個東西像浮塵一樣,一旦飄起來,就是日落風停,也得等到明天早晨才能塵埃落定。何況這又不是一個人的一時之念,而是一個大黨的指導思想。這時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在人們心中鼓起的狂熱,已是塵囂難停?!按筌S進”出現(xiàn)了問題,不得不糾“左”,自揭其短,毛澤東本來就不大情愿,而這時干部中的狂熱者還不在少數(shù)。有一撥兒高干圍在毛的身邊,說再糾“左”就要把氣泄光了,鼓動他趕快反右傾。田家英在小組會上只如實說了一點在四川看到的問題,西南局書記李井泉就立即打斷,不容揭短,對這個天子身邊的人也敢不敬。1959年,新中國剛建立十年啊,共產黨的干部還保留著不少戰(zhàn)爭思維,勇往直前,不計代價,不許泄氣,不許動搖軍心。還有一些人則是投毛所好,搖旗吶喊,如上海的柯慶施、張春橋等。這時正好彭德懷有一封信,認為錯誤檢討得還不夠徹底,毛就借題發(fā)揮,小題大做,抓住彭德懷這個典型,上綱上線,轉而大批右傾了。這種輕率的轉向反映了當時全黨對經濟建設的規(guī)律還不熟悉,而在政治上一言堂、個人崇拜已經是露頭了。
張聞天早就有話要說,不吐不快,眼見會議就要收場,他加緊準備發(fā)言提綱,32開的白紙,用圓珠筆寫了四五張,又用紅筆圈圈點點。田家英聽說他要發(fā)言,忙電話告之,“大煉鋼鐵”的事千萬不要再說,上面不悅。他放下電話沉吟片刻,對秘書說:“不去管它!”胡喬木也感到山雨欲來,21日晨打來電話,勸他這個時候還是不說為好,一定要說也少講缺點。張表示:吾意已決。21日下午,張帶著這幾天熬夜寫就的發(fā)言提綱,帶著秘書,吩咐仔細記錄,便從177號別墅向華東組的會場走去。又一顆炸彈將在廬山爆炸。
與彭德懷的信不同,張的發(fā)言除講事實外,更注重找原因,并從經濟學和哲學的高度析事說理。如果說彭的信是摸了幾顆瓜給人看,張的發(fā)言就是把瓜藤提起來,細講這瓜是怎么長出來的。針對會上不讓說缺點,怕泄氣,他說缺點要講透,才能接受教訓;泄掉虛氣,實氣才能上升??偨Y教訓不能只說缺乏經驗就算完,這樣下一次還會犯錯誤,而是要從觀點、方法、作風上找原因。如“刮共產風”,就要從所有制和按勞分配上找原因。他說好大喜功也可以,但是主客觀一定要一致;政治掛帥也行,但一定要按經濟規(guī)律辦事。壞事可以變好事,是指接受教訓,壞事本身并不是好事,我們要盡量不辦壞事。他特別講到黨風,說不要聽不得不同意見,不要怕沒有人歌功頌德。毛主席說要敢提意見,不要怕殺頭,但人總是怕殺頭的,被國民黨殺不要緊,被共產黨殺要遺臭萬年的。領導上要造成一種空氣,使下面敢于發(fā)表不同意見。最后,他提到最敏感的彭總的信。明知這時毛已表態(tài),彭正處在墻倒眾人推的境地,但他還是泰然支持,并為之辯護、澄清。說到信中最敏感的一句話“小資產階級狂熱性”,他為之辯道:這話不說可能好一點,說了也可以。共產風不就是小資產階級狂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