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權力和享受,國王可算是一國之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國之財任其索用,一國之民任其役使。所以古往今來王位就成了很多人追求的目標,國王生活的狀態(tài)也成了一般人追求的最高標準。
但是不要忘了一句俗話: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雖然大有大的好處,但它卻不能占盡全部的風光。比如,同是長度單位,以“里”去量路程可以,去量房屋之大小則不成;用“尺”去量房間大小可以,去量一本書的厚薄則難為了它。同是觀察工具,望遠鏡可以觀數(shù)里、數(shù)十里之外,看微生物則不行,這時揮灑自如的是顯微鏡。以人而論,權大位顯,如王如皇者亦有他的局限,比如他就不能享村夫之樂、平民之趣?!都t樓夢》里鳳姐說得好,“大有大的難處”。而《西游記》里孫悟空就懂得小有小的好處,鉆到鐵扇公主肚子里去成大事。就是在君主制度的社會里,王位也不是所有人的選擇。明代仁宗皇帝的第六世孫朱載堉,就曾七次上疏,終于辭掉了自己的爵位。他一生潛心研究音樂和數(shù)學,他發(fā)現(xiàn)的“十二平均律”傳到西方后,對歐洲音樂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對量子理論作出貢獻的法國人德布羅意也出身于公爵世家,但他不要錦衣美食,終于在科學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據(jù)說現(xiàn)在的荷蘭女王也很為繼承人發(fā)愁,因為她的三個子女對王位都不感興趣。
在現(xiàn)代社會里,特別是在市場經(jīng)濟的運行規(guī)律下,人們的利益取向、價值取向和實現(xiàn)途徑都變得多元化了。每一個成功者都可以享受高呼萬歲式的崇敬,享受鮮花和紅地毯。社會有許許多多的“國王”在各自不同的王國里享受著自己臣民的膜拜。你看歌星、球星是追星族的國王;作家、畫家是他欣賞者的國王;學者、教授是他學術領域內(nèi)的國王;幼兒園的阿姨、小學校的教師整天享受著孩子們的擁戴,也儼然如王——孩子王。就是牧羊人,在藍天白云下長鞭一甩,引吭高歌,也有天地間唯我獨尊的國王感。
事物總是有兩面性,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每個人只要努力都能得到一種王者的回報。當一個人壯志難酬或懷才不遇時,這大約是人生最低潮最無奈的時期吧。但就是在這種狀態(tài)下,他仍然會有追隨者,仍然可以為王。北宋時的柳永,宋仁宗不喜歡他,幾次考試不第,連個做臣子的資格也拿不到,他只好去當“民”。但是在歌樓妓院、勾欄瓦肆的王國里他成了國王——詞王,“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可見他這個王國有多大。林則徐被貶到新疆伊犁,但就是這樣一個“欽犯”,沿途官民卻爭相拜迎,淚灑長亭,贈衣贈食,爭睹尊容。到住地后人們又去慰問,去求字,以至于待寫的宣紙堆積如山。在人格王國里林則徐被推舉為王。
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為王。我看過一場演唱會,那歌手也沒有什么名,但當時著實有王者風范,臺下的女孩子毫無羞澀地高喊“我愛你”,演唱結束,歌迷就沖到臺上要簽名、要擁抱。一次去爬山,在山腳下一位年輕人用草編成螞蚱、小鹿之類的小動物,插滿一擔,惹得小孩子和家長圍成幾層厚厚的圓圈,很有擁兵自重的威風。等到登上半山時,又見許多人擠在一起圍觀,一個老者在玩三節(jié)棍,兩手各持一節(jié)細棍,將那第三節(jié)不停地上下翻挑,做出各種花樣,人們越是喝彩他越是得意。在這個山坡上臨時組建的三節(jié)棍小王國里,他就是國王。
國王的精神享受有三:一是有成就感,二是有自由度,三是有追隨者。只要做到這三點,不管你是白金漢宮里的英國女王,還是拉著小提琴的街頭藝術家,在精神上都能得到同樣的滿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難,只要誠實、勤奮就行——因為你雖沒有王業(yè)之成,大小總有事業(yè)之成;雖沒有權的自由,但有身心的自由;雖沒有臣民追隨,但一定有朋友、有人緣,也可能還有崇拜者,“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人人皆可為國王,誰也不用自卑,誰也不要驕傲。
(2003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