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季沙孜湖(4)

沙孜湖 作者:丁燕


那水洼像大地的眼淚:既蘊藉充沛的生命,又凝固如塑膠,暗含張力。湖面灰藍如羽,薄霧輕蕩,更添了朦朧感。湖畔綴著的馬和氈房,黑白相間,疏密有致。這個湖不像一汪真正的湖,而像湖的胚胎、湖的源頭。它的風格屬于國畫:簡潔、清淡、疏朗。我清楚地記得,第一次和這個湖相遇時,整個人變得癡呆,像遭電擊。像一幅高清畫面,無限接近人眼的視界,并超越了人眼的局限,為觀者帶來穿越影像的酣暢淋漓。

現(xiàn)在,它依然持有這種魔力:讓我觀之不足。

沙孜湖的顏色并不是統(tǒng)一的某種色調(diào),而是黃白藍的混合體。它素樸至極,有種繁華落盡的清爽。它根本不在意飽滿,只安然素顏。這里非常寂靜——只要置身這個環(huán)境,幾分鐘后,那種在城市或鄉(xiāng)村都不存在的寂靜,便會強烈地滲入人體內(nèi)部。

凝視沙孜湖,發(fā)現(xiàn)湖并非視覺的中心地帶。在這里,天、地、草、湖,完全融為一體;而在別處,主角是各種輪廓清晰的地形。沙孜湖的天空浩大,地面平坦,山坡和緩,環(huán)湖數(shù)公里的區(qū)域,一覽無余,這種景色令視覺混雜,有種古怪的停滯感——不論看多遠,看多久,草原都一模一樣,好像到了世界盡頭。

沙孜湖依賴降雨和融雪水匯聚而成,湖水面積變化很大:春天湖面迅速膨脹,肆意汪洋(據(jù)說這里曾浩淼豐沛,現(xiàn)在水面已萎縮許多);初夏,溫度升高,湖面的漣漪一圈圈縮??;盛夏,湖水變得渾濁,像匍匐在地平線之下。一般情況,湖水可維持到來年春天,但在特別干旱的年份,秋季湖面會變成一團橢圓水洼,直徑不超過百米;有時,會變成大泥塘。牧人深諳沙孜湖習性,即便在最干旱的秋季,湖濱周圍幾公里內(nèi),都沒有氈房駐扎,以防平坦之地,一夜間變成大湖。

湖沿的鹽堿地像一層魔圈,將人和牲畜阻擋住,惟有水鳥能憑借翅膀探看湖心。

向湖邊走去時,風撲面而來,裹挾著自然界最蠻荒的原質(zhì),不是絲絲縷縷、飄飄渺渺,而像一堵厚實的墻,擋在鼻孔前。這味道混雜著青草的汁液、牛羊的糞便、淤泥、腐爛的浮游生物、發(fā)酵的浮萍,其濃度高到幾乎要導(dǎo)致某種嗅覺上的中毒。環(huán)湖地帶密布蹄印,雜亂無章。這些印子經(jīng)太陽暴曬,三四天后會變得堅硬無比,表皮浮出砂糖般的堿。

我試圖順著蹄印靠近水邊,但沒走幾步,腳底便被淤泥黏住。眺望湖心,感覺那里有個磁場,神秘吊詭,不覺自動止步,望著成群的野鴨興嘆。這個高原湖泊離縣城太遠,從沒有專家來此進行調(diào)研;又因湖水與沼澤相連,人很難靠近,因此,“沙孜湖里究竟有沒有魚蝦”,至今還是個謎。

湖邊的草在陽光下泛著絨光,姜黃粗糙,但只要下上幾天雨,這片沙漠般的草原就會迥異:青草濃綠,湖水豐盈。到了冬季,湖面被白雪覆蓋,粼粼閃光,像無數(shù)銀魚在細沙游動。待冰雪消融,“白牛起身走去,黑牛躺著不動”(哈薩克諺語),正預(yù)示著這一珍貴場景——薄雪在陽光下消融,化成淙淙溪流,裸出內(nèi)里的黑褐草皮。

大地隆隆作響,沼澤重新變成一面閃光的鏡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