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爾丹想借沙俄力量與清王朝抗爭,卻被沙俄利用,成了沙俄與清朝政府討價還價的籌碼。他最終被沙俄拋棄,成為過河卒子,無路可退。噶爾丹的失敗,從根本上說,他的行動違背了我國由多民族國家走向統(tǒng)一與鞏固的歷史潮流,到頭來不免走上覆滅的道路。
從這一意義上說,噶爾丹是一個悲劇性的歷史人物。
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為討好清廷,將噶爾丹的骨灰獻給康熙皇帝。1698年,策妄阿拉布坦正式成為準噶爾大汗,準噶爾故地盡歸其所有。
伊犁河流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物產(chǎn)豐富,成了策妄阿拉布坦的根據(jù)地。他在伊犁河北岸修建了“會宗之所”——固勒扎都綱(即金頂寺),成為厄魯特蒙古的宗教、政治中心。
策妄阿拉布坦也是一個雄心勃勃的人,他先是派其弟策凌敦多布西征,征服了哈薩克汗國的頭克汗,又數(shù)次擊敗沙俄的入侵。1717年,策妄阿拉布坦派策凌敦多布率6000騎兵從和田出發(fā),自西路入藏,一舉擊敗拉藏汗,攻占拉薩,在西藏建立了統(tǒng)治。
隨著統(tǒng)治權(quán)力的擴大,策妄阿拉布坦與清朝政府的矛盾日漸加劇。清朝曾兩次出兵征討,先敗后勝,終將策凌敦多布趕回伊犁,建立了對西藏的直接統(tǒng)治。
1725年,清朝新即位的雍正帝同策妄阿拉布坦議和,劃分了邊界,并商定互相貿(mào)易。策妄阿拉布坦對維吾爾族與中亞的政策是人質(zhì)制,把他們送到伊犁,“執(zhí)其酋,收其賦”。策妄阿拉布坦將南疆的維吾爾族人遷移到伊犁屯田,稱他們?yōu)椤八m其”,意思是種地之人。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此時,準噶爾汗國到達其巔峰,領(lǐng)土范圍包括烏茲別克斯坦、新疆、青海、蒙古高原西部、今哈薩克斯坦、阿富汗等廣大地區(qū),人口達到500余萬。史料記載“控弦近三十萬人,馱馬牛羊遍山谷”,首都伊犁“人民殷庶,物產(chǎn)饒裕,西陲一大都會”。伊犁河北建有固勒扎都綱,河南建有海努克寺,均是“繞垣一里許”的大寺廟,“每逢歲首、盛夏,其膜拜頂禮者遠近咸集,往往施珍寶,捐金銀以示莊嚴”。
雍正年間,清廷與準噶爾進行了兩次戰(zhàn)爭。雍正八年(1730)清廷命噶爾丹策零將叛亂的羅卜藏丹津送回,噶爾丹策零探知清軍西進來討,返回伊犁備戰(zhàn)。入冬,噶爾丹策零偷襲清軍西路軍營。
雍正九年(1731)六月,準噶爾部首領(lǐng)噶爾丹策零與清朝在和通泊地區(qū)(今新疆阿勒泰北與蒙古邊界地區(qū))展開了一場戰(zhàn)爭。噶爾丹策零使用了詐降、誘敵深入、誘敵野戰(zhàn)等兵法,抓住了清軍統(tǒng)帥傅爾丹立功心切的弱點,戰(zhàn)而勝之。清軍幾乎全軍覆沒、敗亡而逃。噶爾丹策零躊躇滿志,不可一世,多次向清廷挑釁。
雍正十年(1732)夏,噶爾丹策零又派小策零敦多布率兵3萬,進掠克魯倫地區(qū),與將軍塔岱及喀爾喀親王額駙策棱所率清軍相遇,雙方在額爾德尼昭(光顯寺)激戰(zhàn),準噶爾軍隊中伏被圍,僅噶爾丹策零、小策零敦多布率殘部突圍。噶爾丹策零精銳盡失,被迫遣使求和。
1732年,沙俄見準噶爾勢力漸衰,派烏格柳莫夫索取亞梅什湖之戰(zhàn)中被俘的數(shù)百俄國人,遭到噶爾丹策零的嚴詞拒絕。噶爾丹策零派遣特使前往彼得堡,向俄國女皇遞交了一封信,對俄國的蠶食侵略提出嚴重交涉。噶爾丹策零在信中詳細說明了準噶爾的疆界,列舉了邊界地區(qū)總數(shù)約5000帳的各準噶爾愛瑪克(村落)的界址,要求沙皇下令撤出入侵的俄國人員,并威脅說:“否則我決不能容忍他們在我的土地上生活?!?/p>
1745年,準噶爾汗國爆發(fā)大瘟疫,年已50歲的噶爾丹策零雖然到哈薩克躲避天花,但仍然沒能逃脫瘟神的加害。9月他回到伊犁后,染病去世。亞洲最后一個可以和大清帝國對陣的人物倒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