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父親對少年的期望,或許正如一個人讀著所謂的禁書——期望大,失望更大。
聽見鳥鳴,唧唧喳喳,它們在春天的屋頂跳動,春天的屋頂正爬著綠綠的藤蔓。少年坐在案前,有點發(fā)癡地望著窗外,手中握著的羊毫盈盈欲滴。他想,自己要是那群鳥中的一只該多好??!父親不在家,他一個人在書房寫字,要寫滿整整五十張,他有時候會和父親討價還價,四十張行嗎,聲音像昨夜飛在云帳間的一只蚊子。父親說古人為了練字,醮干了幾個水缸的墨汁,你這點算什么?少年伸伸舌頭,幾水缸的墨是多少墨???少年家的廚房里就有一只青瓷大水缸,兩個他還抱不過來,盛滿,一家人生活起居可以用一兩個星期,他老懷疑這個故事的真實程度。他心里想寫字有時候還不如去看女生們跳“小河流水嘩啦啦”有趣,有的笨女生跳不過去,橡皮筋纏在雙腳間越纏越緊,最后動彈不得,很有些胡攪蠻纏的好玩,盡管他對女孩的游戲敬而遠(yuǎn)之。他索性畫蘭花,把蘭花的葉子畫得像菖蒲的悠長,又畫竹子,把竹子畫得又長又瘦,還是像菖蒲,又老又丑的菖蒲。他心情落寞,把畫過的紙張揉成一團(tuán),扔進(jìn)紙簍,這張是不能讓父親看見的。
畫到竹子,少年側(cè)目看到云帳架上的竹竿,風(fēng)干的微紅,他想起臨過的詩:
小雨收塵,涼蟾瑩徹,水光浮璧。誰知怨抑?靜倚官橋吹笛,映宮墻,風(fēng)葉亂飛,品高調(diào)側(cè)人未識。像開元舊譜,柯亭遺韻,盡傳胸臆……
少年管不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悶,內(nèi)心孤寂、懷才不遇是文人墨客們的事情。他只覺得在月下吹笛是件好玩的事,他天真地以為自己和“柯亭遺韻”的蔡邕有共通之處,老蔡避難柯亭,見亭間有竹櫞(緣),知道為良材,取下制笛,其聲清越。少年也有蔡邕眼光和勇氣,褪下云帳,用鋸取紅竹的一截,如在傳統(tǒng)的影子里輕易截取出一間生動的回憶。再把鋼絲在灶間燒紅,在竹上鉆出一排整齊的笛眼,敷上竹膜一角,不一會兒,少年的笛聲就在傅霜的橋面了。
窗外,爬滿藤蔓的屋頂,更綠了。
少年想,且讓他做一回含笛的美少年吧,少年的時光就是翩翩玉笛一支。他當(dāng)然不懂撫笛,只是在享受創(chuàng)造力帶來的快樂。
母親看見堆在床上的云帳,說:“混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