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25)

民國清流:那些遠去的大師們 作者:汪兆騫


16

說錢玄同與魯迅都是章太炎的弟子不假。章太炎僅及門弟子就多達百人,而最得意的弟子,其實只有五人,即當時人戲稱的“章門五王”——天王黃季剛、東王汪東、西王朱希祖、南王錢玄同、北王吳承仕。五位最大弟子,各繼承一端,自成系流,各成學派,其中與章太炎關系最為親近者,當屬錢玄同、朱希祖和吳承仕。周氏兄弟僅是從師求學而已。從魯迅寫的《關于太炎先生二三事》和《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中,我們能看到魯迅對章太炎頗為尊重,更多表現的是他們師生間思想上的親密。

讀《錢玄同日記》,我們會發(fā)現,其間保存著章太炎東京講學及1932年北上講學的完整記載,而章太炎寫給錢玄同的五十九封信函,讓我們看到章太炎與錢玄同師生間求學若渴、誨人不倦的治學精神和身后的師生之誼。

從時間上看,一般都誤以為錢玄同與魯迅兄弟等八人是1908年在《民報》社從師章太炎的。其實,早在錢玄同就讀大成中學時,就聽章太炎講《說文解字》了,并記了十六冊筆記。1906年10月,章太炎復信錢玄同,有“得書知君為好學研精之士”,“期欲握手”之語可證。從這年起,師生關系一直維持到1936年章太炎逝世,凡三十年整。

章太炎(1868—1936)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自幼痛憤滿人統(tǒng)治中華,好讀書,受顧炎武等人愛國思想影響,在西湖邊的“詁經精舍”師從俞樾,對經學、小學、諸子、佛學悉精心攻讀,不應科舉。其在學術上代表國粹主義文學論,從“愛國保種”和“國民主義”出發(fā),主張“文學復古”,恢復漢文學的傳統(tǒng)和地位。

章太炎從追隨康有為、梁啟超,到與維新派決裂,與保皇派斗爭而成為革命者,對當時一代人轉向革命,特別是對他的百名弟子投身革命,產生過重大影響。但他的革命思想中雖有民主主義成分,占主導的還是排滿反清的漢民族主義。這種“光復中華”的思想,影響了他的文化和文學思想。

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章太炎逃往臺灣,任臺灣最大的報紙《臺灣日月新報》的記者,主要擔任中文版的撰述。期間,與同人李書私交甚深,常秉燭夜談。一日,談到少時讀書的情境,章太炎告訴二十歲才延師啟蒙的李書,自己六七歲已開始拜師求學,至二十歲已精通經學與小學了。李書驚訝:“那么早就讀書,能記住嗎?”章太炎笑曰:“十之八九尚能背誦?!崩顣阋宰约核鶎W經書相問。只聽章太炎如流水般一一背誦,并能指出所背在哪部書第幾頁。李書這才明白,這位剛到報社的章炳麟為什么文章文華高超,議論有魏晉之風,對其更加敬重。當然,章太炎的文章“雅而不核”,“廉而不節(jié)”,有時顯得過雅,用典生僻,一般讀者頗費思量,于是反映到報館。主筆委婉問章太炎:“先生所撰論說,是解而自讀呢,還是要讓讀者共讀而俱解呢?”章太炎看一眼主筆,未作答,而鋪紙?zhí)峁P,寫道:“世人之知不知,解不解,我管不著。吾只患吾文之善,茍文善,會尚有人知之者。請勿問!”

次年,章太炎從臺灣至日本觀光,特地拜訪梁啟超,對其曰:“在從臺灣來日本的船上,偶作一上聯:‘今古三更生,中壘、北江、南?!?,久而未對出下聯?!?/p>

“今古三更生”:說的一個是漢朝劉向,本名更生,官中壘校尉;一個是清代洪亮吉,著有《北江全集》,稱北江先生,因上書得罪嘉慶帝,充軍新疆,獲釋后自號更生居士;一個是康有為,戊戌政變,友人相助幸免于難,改名更生。

當時在梁啟超處做客的有六七位鴻儒,都沉思良久,無人能對出下聯。直至二十五年后的1924年,曾在梁啟超處做客的符鼎升在北京任教時,因錢玄同偶爾提到老師這個上聯,符鼎升費了些思索,才對出下聯:“世間一長物,孔兄、墨哥、佛郎?!?/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