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噩夢(4)

列夫·托爾斯泰大傳 作者:巴維爾·巴辛斯基


1910年10月28日夜間發(fā)生的一切,表明他控制局面的能力并未減退。他的“同謀”和助手拖著行李,在那樣的夜晚摸索前行,而他已經(jīng)安頓好車駕,候在半路上了?!啊_底濕滑,夜色如墨,我們寸步難行?!眮啔v山德拉·利沃芙娜回憶,“楔房的旁邊,一條淺藍(lán)色的光柱搖晃著,向我們這邊慢慢過來。那是父親,他接我們來了?!?/p>

“‘?。∈悄銈?!這會兒我走得挺順當(dāng)。我們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馬車了。我在前面走,給你們個亮。哎呀,你們?yōu)槭裁醋屗_莎拿最重的東西?’他用責(zé)備的口吻對芭芭拉·米哈伊諾娜說。他拿走芭芭拉的籃子,她騰出手幫我提旅行箱。父親節(jié)約電池,手中的電筒時開時,給人的感覺是更加黑暗。”

這支手電,還是薩莎得知父親在花園里迷路以后,百般哄勸讓他帶在身邊的。

在幫車夫駕轅的時候,“他那兩只手哆哆嗦嗦的,總是不聽使喚,繩子怎么也穿不進(jìn)扣里?!弊詈蟛坏貌环艞壟?,“退到車棚的一個角落,坐在旅行箱上休息,情緒一落千丈。”

從雅斯納雅到阿斯塔波沃,托爾斯泰的情緒就沒有穩(wěn)定過,直到1910年11月7日撒手人寰。從起初的決絕、自以為是,到越來越懷疑自身行為的合理性,疲憊感、負(fù)罪感與日俱增。從25年前動念要離家出走,他一直在等待這一天的到來。但這只是一個朦朧的意念,真正實施起來,他心身兩方面都沒有做好充分的準(zhǔn)備。想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甫出家門,托爾斯泰就在自家的花園里迷了路;這些問題,無論托爾斯泰本人,還是他的支持者們,都始料未及。

那托爾斯泰為什么從最初的情緒昂揚,變成車棚中的垂頭喪氣?行裝打點好了(只用了2個小時,效率高得驚人?。?、馬匹差不多都套好了軛;在距理想中的“自由”數(shù)分鐘之遙的最后關(guān)頭,老人的心情陡然跌至谷底!

除了身體困倦這一原因(沒睡好、激動、迷路、提著重物摸黑趟泥水),還有另外一些情況需要考慮。倘若索菲婭·安德烈耶芙娜在他們正收拾得熱火朝天的時候醒過來,大家該如何收場?不過索菲婭折騰得再厲害,丑聞也只局限于蕭墻之內(nèi);大家雖然難堪,但這樣的鬧劇在雅斯納雅·波良納上演也不是頭一回了。最大的問題還在路上:各色人等聞風(fēng)而動,你每走一步,都有陌生的面孔出現(xiàn)在身邊,這是托爾斯泰最不能忍受的。他成了茫茫雪原上一枚小小的雪球,滾得越遠(yuǎn),裹脅在周圍的大小雪球越多。

車夫安德里昂·博爾欣必須叫醒,沒有車哪里也去不了;36歲的飼養(yǎng)員費爾卡(菲利普·鮑里索夫)也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得舉著火把騎在馬背上,為車駕導(dǎo)航。托爾斯泰蜷縮在車棚的一角,一撥又一撥人馬在他的腦子里閃徊。雪球越來越多、越滾越大,今日一發(fā),明日便不可收拾。憲兵、記者、省長、神甫……這些人暫時還蒙在鼓里呼呼大睡,可一旦聽到了風(fēng)聲,誰知道會不會蜂擁而至。部長、大主教、斯托雷平、尼古拉二世,難料不會自覺不自覺地參與到這場鬧劇中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