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托爾斯泰的弱點(4)

列夫·托爾斯泰大傳 作者:巴維爾·巴辛斯基


“我們站在門口說著話。有人從我們眼前走過,好奇地打量著我們。我感到不大自在,請求母親進屋再談?!?/p>

托爾斯泰離家出走,只是為了響應死亡的召喚,為自己尋找歸宿—這是不是一個毫無事實依據(jù)的謊言,一則只有鐵石心腸的人才能編造出來的神話?這一點值得懷疑。站在托爾斯泰本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想一想當時的境況。他出走的動因,也許正是為了求生,為了躲避抽搐而死的命運。

索菲婭·安德烈耶芙娜的行為使老人的心頭蒙上了一層厚重的云翳,倫理觀念的煎熬和恐懼夾雜在一起的云翳。馬車漸行漸遠,恐懼旋走旋消,離鄉(xiāng)背井的托爾斯泰,卻一直在耳邊回響著良知的聲音。

馬科維茨基在日記中寫道:他們一行駛離家門,穿過村子,踏上通往遠方的公路,托爾斯泰一路“沉默寡言,神色黯然,情緒還不大穩(wěn)定。他斷斷續(xù)續(xù)地嘀咕著一些道歉的話,似乎對拋下索菲婭心有不忍”?,F(xiàn)在面臨的問題是:

“下一步去哪里?”

當他們登上火車,在一間單獨的二等車廂中坐定之后,火車啟動了,他知道索菲婭再不會追上來,一時如釋重負,高高興興地說了一句話,說他很好。不過好情緒沒有持續(xù)多長時間。大家熱完咖啡,剛喝下不久,托爾斯泰又念叨起來:

“不知道索菲婭·安德烈耶芙娜現(xiàn)在怎么樣了,我可憐她?!?/p>

這是托爾斯泰最后的日子里打不開的心結(jié),一直折磨他到失去意識的那一刻。對晚年托爾斯泰倫理道德觀念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他無法擺脫良心的譴責。不畏不避,將壓在自己肩上的十字架背到最后一步,這是托爾斯泰觀念的基石;可他的出走行為,分明就是推卸這個責任。聲稱托爾斯泰離家出走是尋死,為了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為了釋放不死的靈魂,就他25年素懷的愿望來說,持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愿望和現(xiàn)實是兩回事,注重倫理的人,不會為一己之私犧牲他人的利益。

從雅斯納雅·波良納到夏莫爾金,托爾斯泰還有機會改變初衷、折返家園,但他并沒有回心轉(zhuǎn)意,而是不斷地催促旅伴,在離家的路上越走越遠。當時他已經(jīng)騎虎難下,內(nèi)心深處經(jīng)受的煎熬,只有他自己知道。

托爾斯泰當時的心態(tài),從他寫給妻子的三封信上可見一斑。第一封是告別信,他著意強調(diào)了離家出走的道德原因:“我已無法忍受這種奢靡的生活,唯望跟別的老人一樣,避開塵世紛擾,獨自度過余生?!?/p>

這封信字里行間滲透著托爾斯泰對妻子的愛惜之情。他寫道:“謝謝你48年的忠誠陪伴,并請原諒我的一切過失;如果說你有什么對不起我的地方,我也一并表示諒解?!?/p>

這封信情真辭切、扣人心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特點,考慮到有可能公諸世,托爾斯泰在這封信上下了不少功夫,起稿三次,字斟句酌,可謂用心良苦。這封信是托爾斯泰留給妻子的“精神遺產(chǎn)”,她完全可以拿出來向世人展示,借以剖白自己(事實上她也這么做了)。托爾斯泰此信之大旨,無非是撇清妻子與他出走這件事的干系:他只想離開雅斯納雅·波良納,而不是要擺脫她;貴族生活與他的世界觀背道而馳,他已經(jīng)過不下去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