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滿婚姻對男人事業(yè)的幫助
偉大的美國總統(tǒng)林肯一生事業(yè)坎坷,總算大成,但他個人生活的不幸,令崇仰他的人心有不忍,無法避免感染他的命運悲劇感。張伯苓同時代的實業(yè)救國君子盧作孚,最后的結局令人唏噓。時代的變故且不管,他最后的自殺卻是因為身邊人的傷害和救助的不及時。幸運的是晏陽初,有志同道合的伴侶,事業(yè)因為偉大,其道口尤其復雜坎坷,但家庭與個人生活的溫存與幸福,就仿佛陽光,讓一切坎坷也鍍了金,對于張伯苓也是如此。
張伯苓從軍官到教書的角色轉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夫人卻一直支持他。張伯苓與夫人王淑貞奉父母之命完婚,這個舊式婚姻最終締結出一段美滿的姻緣。王淑貞賢惠大方,婚后憑一人之力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讓張伯苓得以在外面專心辦教育。張伯苓辦學遇到難處時,王淑貞總是給他加油打氣。張伯苓曾說:“我的一生事業(yè),得助于夫人處很多。 每逢我遇到困難時,夫人則勸我不要氣餒;受到挫折時,夫人必鼓勵我:有一番挫折,學校就會向前發(fā)展一步?!?/p>
嚴館與王館
張伯苓從事教育的第一站是嚴氏家塾。嚴氏家塾的創(chuàng)辦者嚴修,字范孫,出身商人家庭,曾考中進士,甲午戰(zhàn)爭后主張教育救國。1897年,嚴修上書皇帝,請求朝廷開設經濟特科,改革科舉,次年光緒下詔書開設經濟特科,嚴修憑借此舉聞名中國。嚴修主張辦新教育,并慧眼看中張伯苓,聘請其到自己開設的書館教書。張伯苓教嚴家子侄五人英文、數學等課程,并開設體育課,將兩張椅子左右分開,上面放置一根竹竿,作跳高的橫桿。學生將長辮子盤于頭上,撩起長袍練習跳高。1901年,王奎章也聘請張伯苓到自己的家塾教書,從此張伯苓往返于嚴館與王館之間。
張伯苓將兩家子弟11人集中到嚴館宣誓,嚴修為兩家子弟作誓詞:“善相助,過相規(guī),毋戲謔,毋詬爭,毋相恥笑,毋背毀,毋面漫,同力一心,從事學問。以繩檢相最,遠非癖之友,警浮偽之行,毋作無益害有益,毋偷墜,毋輕躁,兄弟婚姻,互為師友,敦品修業(yè),以儲大用?!?/p>
日本考察
1903年,張伯苓好奇日本之先進,曾到日本作短期考察,受益良多。1904年,張伯苓又與嚴修共同赴日,考察新式教育,學習先進的辦學模式。二人參觀了早稻田大學及其他一些高等學校,搜集了很多教學資料,日本的民風與社會秩序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早稻田有學生八千余名,張伯苓想到了自己六年家塾不過教十幾人,救國理想似乎遙遙無期。在回國的船上,嚴修問張伯苓:“怎樣才能在天津辦一所民立中學?”張伯苓回答:“此事不難,所慮者缺地少錢,如有此二者,我愿盡綿薄之力。”
創(chuàng)辦南開學堂
回國后,嚴、王兩館合并為“私立中學堂”,嚴修在住宅中劃出一院作為校舍。書桌及各種教學儀器準備妥當后,聘請教師,并招生73名。張伯苓出任學堂監(jiān)督,學生按程度分為甲乙丙三個班級,另設一師范班。1904年10月17日,學堂正式開學,這便是南開在中國教育歷史舞臺上的最初形象。
學校后來又改名為“天津私立第一中學堂”,張伯苓也很快表現出教育家的本領,求學者越來越多,兩年后嚴家便無法容納更多的求學子弟了。1906年,鄭菊如捐地十余畝,嚴修等人集資修建新校舍,因校舍建在天津西南一片洼地上,學校搬遷后更名為“南開中學堂”。1914年,“南開中學堂”更名為“南開學?!保瑥埐咭灿杀O(jiān)督變成了校長。
人可以有霉運,不可以有霉相
張伯苓在治校上提倡三育并進而可偏廢,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完全人格。鑒于晚清社會彌漫著頹廢的風氣,各種不良習慣隨處可見,張伯苓將飲酒、吸煙、賭博、冶游、早婚等列入學校禁令,犯者退學,絕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