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的成功發(fā)掘,是中國人首次獨立進行的發(fā)掘事業(yè),由此揭開了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的序幕,它在以堅實的出土材料否定了瑞典人安特生氏提出的“中國文明西來說”的同時,也標志著現(xiàn)代考古技術在遠東這塊古老大地上生根發(fā)芽。作為人類學家的李濟由這次成功發(fā)掘而正式轉到了考古學領域探索與實踐之中,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近現(xiàn)代考古學發(fā)展史上開一代先河的大師地位, 并以“中國考古學之父”而載入史冊。
[1]《清華開辦研究院之旨趣及經(jīng)過》,吳宓《清華周刊》第351期,1925年9月18日。
[2]《吳宓詩集•空軒詩話》,上海,中華書局1935年出版。
[3] 《四年的清華園》,趙楊步偉 , 臺北《傳記文學》第7卷第4期,1965年10月。
[4、5、6] 《李濟與清華》,李光謨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7]《我在美國的大學生活》,李濟,載《傳紀文學》第一卷第五期,1962年10月1日,臺北出版。
[8] 《李濟與友人通信選輯》,載《中國文化》第十五、十六期。
[9、13] 《我與中國考古工作》,載《李濟與清華》,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
[10、12]《關于丁文江所提倡的科學研究幾段回憶》,李濟,載《丁文江印象》,雷啟立編, 學林出版社1997年出版。
[11]原文載于Transactions of the Science Society of China.Vol.3.1926.
[14、17、18、19、21]轉引《清華國學研究院史話》,孫敦恒編著 ,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出版。
[15]《王國維遺書》5,《靜安文集續(xù)編》,上海古籍書店1983年出版。
[16] 《致李光謨》,戴家祥 ,載《李濟與清華》,李光謨編, 清華大學出版社1994年出版。戴是1926年考入清華研究院的第二屆研究生,據(jù)載云:當時的清華研究院有王、梁、陳、趙等教授四人,各有工作室一間,助教一名。李濟同樣得到了一間工作室,一名助教的待遇,其助教是第一屆畢業(yè)生王庸(字以中)。根據(jù)院方安排,研究生可以直接找導師談話。
[20] 《永遠的清華園——清華子弟眼中的父輩》,楊振寧等著 ,北京出版社2000年出版。
[22]《梁啟超年譜長編》,丁文江、趙豐田編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