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陶淵明:我的田園我做主(1)

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 作者:謝青桐


陶淵明所處的中國,是人命無常的魏晉南北朝,舟楫車馬沉默匆忙,人間的道路險象環(huán)生,名士少有保全者,只有山林寂靜安全。此時的陶淵明,還年輕,還在做著“大濟蒼生”的夢。

這時候,在潯陽柴桑的天空下,你還無法把這個追夢少年的英姿和日后那個隱逸村夫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人啊,怎么就從一開始對世界的滿腔熱情,轉(zhuǎn)而變成晚年寫《感士不遇賦》的心灰意冷了呢?那些陪伴他長大的春燕,在堂前斑駁的梁柱上已經(jīng)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窗外的菊花鮮妍地盛開然后無聲地枯死。雖然家道衰落,但好在有書可讀。和風(fēng)清穆,吹拂那一頁頁陳舊的篇簡。先師的遺訓(xùn)不敢有忘,上古的理想銘記于心,憂道不憂貧的陶淵明那時候志向很大很大,他那時是“少時壯且勵,撫劍獨行游”。

從陶淵明的詩文看,“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jīng)”,他是喜愛“六經(jīng)”并深受儒家教養(yǎng)的。儒家的忠孝信義倫理觀念以及孔子“進(jìn)德修業(yè)”的教導(dǎo),都曾經(jīng)對青少年時代的陶淵明發(fā)生過作用。在他內(nèi)心深處,勤于政務(wù)的曾祖陶侃始終是一個光彩奪目的偶像。陶侃所建立的赫赫功勛是陶淵明最向往的,他渴望有所作為,“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騫翮思遠(yuǎn)翥”,這些激情飛揚的詩句里,浮現(xiàn)出的是青年志士意氣風(fēng)發(fā)的俊朗身影。

陶淵明29歲這年,謀了個祭酒的差事。這時候,王凝之正任江州刺史,以王氏為代表的士大夫都普遍信仰一種叫作“五斗米道”的早期道教,祭酒其實就是“五斗米道”的主持。王凝之是個狂熱癡迷“五斗米道”的教徒,而陶淵明偏偏又不信這些神神鬼鬼。他不堪祭酒一職,與上司王凝之的沖突不斷。自傲的陶先生,容不得委心降志聽命別人,受不了當(dāng)小官的種種束縛,覺得這樣屈殺了自己的才華。對于尊嚴(yán)感過強的人來說,官場確實和牢籠沒有區(qū)別,這樣的人做官一定度日如年、如在樊籬?,F(xiàn)在,對于內(nèi)心敏感的陶淵明來說,官事繁瑣、案牘勞形、虛文縟禮都與他喜好清省的性情不合。兇險的現(xiàn)實政治和濁流縱橫的世風(fēng),使他滿心失望。陶淵明只能退隱鄉(xiāng)田。解歸之后,他又很快被召為州主簿,但他卻辭而不就。

第一次仕途結(jié)束,陶淵明并未灰心。只是運氣不好吧,既然“達(dá)”不成,就獨善其身,回家讀書去。陶淵明歸去了,一去就是6年。在這6年中,他娶了翟氏,并且有了三個兒子,再加上亡妻生的長子,一共是四個兒子,他不得不考慮全家的生計問題。也許是實在過不下去了,他又一次選擇了從政。

陶淵明35歲時,天下更亂了。他來到荊州,投到荊江二州刺史桓玄門下當(dāng)了個參謀。但陶淵明很快就發(fā)現(xiàn)桓玄是個想做皇帝的野心家?;感钐諟Y明起草《討海賊表》,實際上是為了造反,陶先生覺得道不同不相為謀。作為一個秉承儒家思想的正統(tǒng)文人,陶淵明的忠君思想深入骨髓,他絕對不想趟這謀反的渾水。桓玄的種種丑行,加上行役之苦,使他對仕途感到厭惡?!办o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是他當(dāng)時內(nèi)心的真實寫照。恰恰這年冬天,陶淵明的母親去世了,于是他因母喪辭職回家,丁憂3年,名正言順。陶淵明守在母親墳前感慨萬千。

儒家用世的熱情漸漸熄滅了,隨著人生閱歷和生活體驗的增多,他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晉安帝元興二年(公元403年)的春天,他第一次走上田野,開始躬耕實踐,盡管為時很短,卻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放松感,那是一種緊貼大地的真實,是遠(yuǎn)離現(xiàn)俗的舒展。他愈發(fā)堅信,唯有躬耕田園才是自己人生的最終歸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