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和杜甫:大唐斷背考(6)

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 作者:謝青桐


杜甫是典型的追求高尚道德感的儒家詩人,他的人格是追求完美的儒家人格。杜甫是真正懂得慈悲和仁愛的,他所關(guān)心的是人的苦難和民生的艱辛,所關(guān)切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相愛和同情,也只有這種品格才能最后拯救當時那個劫難深重的世界。杜詩最大的特點是溫柔敦厚,溫柔敦厚的本質(zhì),是用愛而不是怨恨寫就的。他對朋友有情,“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對兄弟有情,“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對妻兒有情,“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對山河有情,“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對落魄的天子有情,“人生有情淚沾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對逃難的王孫有情,“問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為奴”;對素不相識的路人有情,“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杜甫當了小官,從兵曹參軍任上回奉先家中探望妻兒時,迎來的卻是幼子受餓夭亡的噩耗,他和妻子抱成一團,號啕痛哭。草草安葬了幼子,杜甫已哭得無聲無淚,他表情僵硬,歪歪斜斜地站起身,掙扎著取出紙墨奮筆疾書,寫下《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五百字一氣呵成,字字泣血。那是他對長安權(quán)貴們的憤怒控訴?!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說什么盛世?盛世只是少數(shù)權(quán)貴的盛世,大部分人忍饑挨餓,少數(shù)人驕奢淫逸。他的苦難體驗早就超越了個人的喪子之痛,升華為對全體眾生的悲憫。宋代黃庭堅評價杜甫的一句詩是“醉里眉攢萬國愁”,他為什么愁?醉了也愁,皺著眉頭,終日憂苦,正是因為博愛而心勞。他人道主義的盈盈淚光劃過八百里秦川、三千里江山,關(guān)注的卻是“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他的心靈,永遠惦記著蒼生之痛;他的悲情,永遠親吻著家國河山。21世紀的今天,到哪里去尋找這樣純粹的人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