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軾:大宋達人秀(14)

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 作者:謝青桐


黃州躬耕之余,東坡居士縱情山水,尋古訪幽,與友人月夜泛舟,與山水相融,寫下了千古名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后赤壁賦》、《記承天寺夜游》。由此,宛如謫仙的蘇東坡完成了自己生命境界的遞進。從這時起,蘇東坡沖破樊籬,開始對生命進行終極意義上的求索。他開始淘洗自己、完成自己,由失意官員成長為華夏民族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文化大師。

風飄飄,水飏飏,撣撣這一路素衣風塵,駕一葉扁舟,于清秋的黃昏,殘陽如血,來到這里。由著他的性子,根本不在乎黃州赤壁是否是原址,《念奴嬌·赤壁懷古》隨口就唱上了,以“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開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俯仰天地之后,飄然一收,收到了末尾的“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這清空蕭散的一收,末尾處感傷沉郁又不失曠達蘊藉的力度,以及貫穿全詞的高遠氣象,蘇軾這種能發(fā)能收的自如,可以肯定地說是在黃州的兩年經(jīng)歷帶給他的全新境界。

在赤壁,蘇軾看見了風,這個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文人士大夫因“烏臺詩案”而開始落魄,流落四方,輾轉(zhuǎn)難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懶,看“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做他那個神鶴翩躚而舞的夢。面對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見風在山頂呼嘯、盤旋,然后帶著撕身裂骨的陣痛穿過漆黑的荊棘林。剎那間,他心中郁結(jié)的塊壘、纏繞的苦痛隨風而散。挫折、痛苦、傷害,全然忘卻。

《前赤壁賦》和《念奴嬌》于同年夏寫就?!肚俺啾谫x》的后半部分,境界達到了蘇軾文章的新高度:“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這一段,有超脫凡俗、上抵宇宙的玄思;而“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則是他當初“江水風月本無常主,閑者便是主人”的后續(xù)?!肚俺啾谫x》是化身為二的“客”和“蘇子”的對話,其實更像是自問自答,而最后“蘇子”勝出,以樂始又以樂終。比起《念奴嬌》結(jié)尾的自嘲,《前赤壁賦》結(jié)尾要明亮圓潤得多,所以結(jié)局是“客喜而笑”,是“不知東方之即白”的明亮。蘇軾所表達的,正是他在黃州游走于佛道之間、賦性自然而達到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結(jié)果。樂天知命,從心所欲。

“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奔热豁汈У纳缤纳碎g的蜉蝣一般短暫,既然“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有,雖一毫而莫取”,那不如將自然視作“吾與子之所共適”,畢竟,“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詩人的心靈寧靜了、和諧了,快意悲情完成了??煲獗榧缺WC了內(nèi)心的平復,又宣泄了潛在的痛苦。蘇軾成為先秦莊子式自由主義的最成功的實踐者和最實惠的受益人。沒有比讓血肉之軀的孱弱生命保全在生生不息的宇宙時空中更遵循天地仁德和人之大道的事了,因為終有一死的生命短促而美好。他忍受著被放逐的尖銳痛楚和歲月磨礪、年華蹉跎的悲憫,竭盡全力地抵制著生命情懷可能被揮霍一空、毀于一旦的殘酷命運,至死不渝地肩負著士大夫的價值責任,又追逐著詩者的存在自由,為此他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生命意志的堤壩,這恰好幫助他乃至后代中國知識分子完成了人格的再生,也為他的詩性文學確立了堅厚深沉的主體情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