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蘇軾:大宋達人秀(26)

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 作者:謝青桐


十三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正月,宋哲宗駕崩,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侍笙蚴蠑z政,試圖促成新舊兩派的和解。這年五月暮春,蘇軾被赦免,并被朝廷封為成都玉局觀提舉(宋代祠官)。這是蘇軾一生最后的官職,也是朝廷給予蘇軾的最后交代。告別海南土著,儋人沿途送別,依戀不舍。蘇軾北歸后動情地對友人說:“澹耳風土極善,人情不惡?!彼軓母F荒的海南島活著歸來,曾居蠻荒之地,窮得家徒四壁,對海南還能有“極善、不惡”的好評,這個蘇東坡真能吃苦,也真能取樂,也足見他與當地父老的情誼。九死南荒僥幸余生,回顧遷謫之苦、貶逐之路,他坦然受之,無怨而無悔,這是東坡式的幽默與智慧。渡盡劫波,相逢一笑,意味深長。

嶺海7年的流放生活中,蘇軾一家死了9口人,雖然生活對他如此殘酷,可他依然樂觀開朗、富有朝氣。六月,蘇軾渡過瓊州海峽北返,在藤州江上吟誦道:“我心本如此,月滿江不湍?!彼胝f,他的心本來就像江月一樣圓滿純白,像江流一樣波瀾不驚。

北歸的道路讓他百感交集,他呼吸到長江的氣息,離熟悉的中原越來越近了。宋朝的百姓并沒有忘記這位曾經的朝廷重臣、經綸滿腹的大學士。蘇軾在遇赦歸途中,經過潤州、前往常州時,運河兩岸擁滿了成千上萬的百姓,他們隨船前行,懷著仰慕之情,爭著要看看這位久經磨難的大宋達人的風采。即使他不斷被貶謫,依然才高蓋世,眾望所歸?!俺謿w嶺北萬人看”是當時百姓爭相圍觀蘇軾的真實寫照,仿佛蘇軾早已達到《華嚴經》里“如日在虛空,照臨一切處”的境界。蘇軾文章被公認為天下第一,蘇東坡成為萬眾景仰的一代文宗,他走一路,寫一路,寫一路,火一路,寫出來的多數都是千古名篇。66年的歲月里,波瀾重重,幾起幾落,他始終保有著那顆溫柔細膩的文心。然而,此時的蘇軾因旅途勞頓早已染病在身。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的六月,蘇軾臥病常州。筋疲力盡的他,數病同生,四肢腫痛,焦渴吐血,連續(xù)20多天不能進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