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終于來到了桂林
一九三八年初夏的一個下午,一輛沾滿泥漿的運貨車駛進桂林北門,來到市中心的中南街,戛然而止,從車上下來一群風(fēng)塵仆仆的男女老幼,為首的是一位面貌清癯、神采不俗,蓄著黑須的教師模樣的中年人,他,就是我的父親,他正領(lǐng)著全家老幼,來到了我們向往已久的桂林。
記得早在童年時代,地理老師就曾把桂林的山水描繪得有聲有色,使我們聽得入了迷。他還說,人們只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其實桂林的山光水色遠非蘇杭可比呢。這更使我們神往不已,回家后常常纏著父親要他帶我們到桂林去玩,父親微笑著說:“桂林離開我們這里有好幾千里路呢,你們怎么去得。”父親生性樂觀開朗,喜愛旅游,每逢假日佳節(jié),總要帶我們?nèi)ヌK杭等地游山玩水,在他所寫的詩中就有“三五良宵團聚樂,春秋佳日嬉游忙”之句。父親也久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他曾不止一次對我們說過:“我想,將來總有機會到桂林去玩的,……”像是在安慰我們,又像是在對自己說。于是,我們就一直等待“機會”的到來。
等了十年之久,“機會”果然來臨了。但是,父親并不是帶我們到桂林去游玩,而是帶我們?nèi)ケ茈y的,這真是以前做夢也想不到的啊!
一九三七年初冬,侵略者的炮火使我們背井離鄉(xiāng),到處流浪;從杭州迤邐西行,經(jīng)上饒、南昌、蘭溪后,又來到江西,在萍鄉(xiāng)住了兩個月,又流浪到漢口、長沙,安頓不到半年,九江失守,武漢疏散人口,父親只得又帶領(lǐng)老幼十余人,在兵荒馬亂中長途跋涉,好不容易才來到了桂林。當(dāng)時桂林還比較安全,父親打算在桂林安家。
但不論怎樣,我們總算如愿以償,來到了向往已久的桂林,而且是全家同來的!
桂林景色的奇麗,果然名不虛傳,對桂林的山水和市容,父親后來在《桂林初面》一文中這樣描述:
“……汽車駛過了黃沙,山水漸漸美麗起來,有的地方一泓碧水,幾樹灌木,背后襯著青灰色的遠山,令人錯認為杭州,只是不見垂楊。行近桂林,山形忽然奇特,遠望如犬牙,又如盆景中的假山石。我疑心這些山是桂林人用人工造出來的。不然,造物者當(dāng)初一定在這地方閑玩過,他把石頭一塊塊堆積起來,堆成了這么奇特的一圈,后人就在這個圈子內(nèi)建設(shè)起桂林城來……”父親的筆從景色描繪轉(zhuǎn)移到桂林的市容和行人:“……汽車駛進北門,只見寬廣蕭條的市街和穿灰色制服的行人……桂林的市街并不繁華,與桂林人的服裝一樣樸素……后來聽人說……自省主席以下,桂林公務(wù)員一律都穿這種制服……”
在另一篇《桂林的山》文章中,父親又是這樣描述桂林的山水和此時的感觸:“聞名已久的桂林山水……展開在我的眼前。初見時,印象很新鮮,那些山都拔地而起,好像西湖莊子內(nèi)的石筍,不過形狀龐大,令人想起古畫的遠峰,又令人想起‘天外三峰削不成’的詩句。至于水,漓江的綠波,比西湖的水更綠,果然可愛,我初到桂林,心滿意足,以為流離中能得這樣山明水秀的一個地方來托庇,也是不幸之大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