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延伸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李白?《憶秦娥》
咸陽→渭南→潼關→雍州→漢中
渭南 說不完的華夏起源故事
尚書文與武,戰(zhàn)罷幕府開。
君從渭南至,我自仙游來。
平昔苦南北,動成云雨乖。
逮今兩攜手,對若床下鞋。
——李商隱?《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節(jié)選)
倉頡造字
因為戰(zhàn)爭的關系,我最親愛的人啊,你遠在千里迢迢的北國渭南,而我在南方千山萬水之外的仙游。更多的時候,我們兩個人一南一北,即便偶爾相聚,也會匆匆自電閃雷鳴、狂風驟雨中分開。如今,我們終于可以攜手走在一起,將我們的鞋子并排放在床下了。
渭南,在《全唐詩》中被提及的并不多,唯獨李商隱的這首《戲題樞言草閣三十二韻》里略有提及。但這并不代表渭南是個默默無名的小地方,事實上,在詩歌的歷史中,渭南應該算是元老級的“人物”了。
渭南是中華民族的發(fā)祥地之一。據(jù)考證,中華民族所稱的“華夏”即源于渭南?!叭A”即華山,而華山所在的華陰市,今天也正歸渭南管轄,而“夏”指的是夏陽,也就是在今天渭南管轄的韓城市。在這塊狹長地帶產(chǎn)生的文明就是“華夏文明”,因此渭南也有“華夏之根”的稱謂。
渭南的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距今20萬年以前。那時,“大荔人”就已在這里繁衍生息,刀耕火種。而倉頡、杜康、司馬遷、楊震、隋煬帝、寇準、郭子儀、白居易、王鼎、王杰、楊虎城等令人耳熟能詳?shù)拿郑捕荚谖寄厦羟嗍贰?/p>
渭南在唐詩中不算出名,是因為唐代的渭南范圍實在太大,而詩人們所詠頌的,往往只是渭南的一個或幾個景點。事實上,渭南在中國的詩歌史上有著不小的名頭?!对娊?jīng)》的開篇之作《關關雎鳩》,講的正是古代渭南合陽流傳的愛情故事。
不過,當我們帶著孩子來到渭南,討論古詩詞卻并不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在這里,有著一個不得不說的華夏起源的故事。我們可以先問問孩子:“知道漢字是誰創(chuàng)造的嗎?”
在古代傳說里,這個創(chuàng)造漢字的人,名叫倉頡。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里牲口的數(shù)目、屯里食物的多少??陕?,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完全無法記住。倉頡犯難了。他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這個辦法就不奏效了。增加的數(shù)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簡單,而減少數(shù)目時,在繩子上解結卻十分麻煩。
后來,倉頡又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在繩子上打圈圈,然后在圈里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個辦法比之前要管用得多。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干,非常高興,于是叫他管的事情越來越多。
于是,每一年祭祀的次數(shù),每一回狩獵的分配,以及部落人丁的增減,這些事情的管理統(tǒng)統(tǒng)落到了倉頡的頭上。這下,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經(jīng)記不住所有內(nèi)容。究竟要怎樣才能不出差錯呢?
一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看見幾個老人正在為往哪條路走爭執(zhí)不休。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就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