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之后,開始寫詩,在街上跳霹靂舞,翻過烈士陵園的墻給女生摘毛茸茸的青蘋果。第二天上課的時候,這些蘋果便被暗暗地分配到自己衷心的女孩子的抽屜里。女孩子們不知道蘋果是誰送的,她們就懂得老鼠一樣趁老師不在意的時候拿出來啃一口,然后趕緊背到背后,那一刻全班參與偷蘋果的男生無不心潮蕩漾,涌動著波浪般的小幸福。一個男生在一次翻墻的時候貢獻了他的右腳——在跳下高高的陵園墻時,他的右腳摔折了。他的女孩啃著又青又澀的蘋果時,眼淚流滿了面頰。
每當想到這些,心口莫名會有一陣痛,說不清為什么。是對那個單純尚存的年代心存懷念?為年少時曾有的愚蠢經歷傷心?還是對現(xiàn)在生活的年代失望大于希望?可能是最后一種吧,因為很多和我同齡的朋友談起過去,都是一副向往、懷念的樣子,談到現(xiàn)在,則突然露出浮躁、無奈或疲倦的表情來。
有一次和一群年齡三十五歲左右的朋友在麥樂迪K歌,其中一個哥們突然隨著一首懷舊音樂的節(jié)奏跳起舞來。那首歌的名字叫《站臺》,他跳的舞理所當然的是迪斯科。坐在一邊的我傻了,確切地說是驚訝,這感覺在去年看《青紅》的時候有過一次,那個鏡頭是一群人在地下舞廳跳迪斯科。但我還沒有心理準備,在一個大城市、一個聲色旖旎的場所里,突然看到有人跳迪斯科。
朋友的舞蹈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僵硬感,看了令人發(fā)笑,但又笑不出來,因為大家知道,自己都是從那個時代而來,只是在被所謂的快節(jié)奏生活、海量的信息包圍了之后,大家都不自覺地選擇了對過往的回避。或者說,我們在加快步伐緊跟當下,落伍是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當然不會重復那些可能會被年輕人嘲笑的音樂和舞蹈。
但我深知,那個年代的生活印跡已經烙在了每個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的心里,那時的生活景象、文化、流行符號,依然會時不時地在腦海中浮現(xiàn)。甚至可以說,在某個時刻我們是生活在那個年代里的,在考慮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是不自覺使用了那個年代的標的……有一次在斥責兒子的時候,我講了一番大道理,講過之后我發(fā)現(xiàn),這些道理都是長輩曾給我講過的。發(fā)現(xiàn)這一點之后我有所不適,因為這說明,我,和年輕的一代人,和下一代的人,已經被時光遠遠地隔開了。
那個年代,我們用筆在紙上寫信,現(xiàn)在則用網絡發(fā)送電子郵件。沒有什么需要感傷的。那個年代叫1980,或者叫1990,或者是一些別的什么數字,但不重要了,數字是生命中一道道深深淺淺的刻痕,我們只需挑那些最明亮的來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