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jì)初葉一個古老的印地安人部落里,在為死去的頭人舉行安葬儀式前,選中為頭人殉葬的黑奴逃跑了,圍繞逃跑和追捕出現(xiàn)了一連串的情節(jié),這就是福克納的短篇小說《殉葬》。這是一個簡潔、緊張的故事,閱讀它有一種大雨欲來前的沉悶和窒息。小說中的黑奴,在死亡無形的鞭子的驅(qū)趕下,在刺人的黑暗中狂奔,盡管這為了生的奔跑最終被證明是荒謬的。小說中有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傍晚,跑累了的黑人看見路上有一根圓木,他就在圓木后面躺了下來,木頭上有一隊螞蟻,正列著隊向另一頭爬去,黑人就慢慢地捉螞蟻來吃,“就像吃一道菜里的鹽花生一樣”。他慢條斯理地捉著吃,螞蟻的隊伍還是不散不亂,順著木頭向前爬,爬向它們還漠然不知的厄運。這個細(xì)節(jié)讓人強烈感受到??思{的憐憫之心。這種憐憫是針對逃跑中的黑奴的,但它又超越了故事本身。奔跑中的黑奴在路上捉螞蟻吃,他和螞蟻的前頭,一樣都是漠然不知的厄運。福克納在這里傳出了他對這世界的絮絮細(xì)語。絕大多數(shù)福克納的人物,都生存在這樣“一種夢境中,在這里,你跑,卻不能離開你無法相信的一種恐懼,你奔向一個安全的境地,對之你并無信心”?!段覐浟糁H》中的本德倫一家像遷徙的螞蟻一樣搬運一具尸體,經(jīng)歷了洪水、大火和腐爛,僅僅是為了把它埋在杰弗生的墓地。同樣,在“約克納帕塔法”世系小說拱門的《沒有被征服的》中,我們又看到了一隊奔突的蟻群,被薛曼將軍解放的奴隸盲目地沿著路向任何一條河走去,以為這就是他們的約旦河—“他們歌唱,一邊在路上行走一邊歌唱,甚至都不看路的兩邊。整整兩天塵土都沒有落下。因為他們通宵都在行進(jìn);我們坐起來聽他們的聲音,第二天一路上每隔幾米都有一些走不動的老人,他們坐著,或者躺著,有的甚至還在往前爬,一邊叫人家拉他們一把;而別的人—那些年輕的—也不停下來,甚至都不看他們一眼。‘去約旦河’,他們告訴我。‘要渡過約旦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