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到來了,喊他出來。“我在這兒,”沃許從窗口平靜地說,“是您嗎,少校?”“出來。”“是啦,”他依然平靜地說:“我先安置一下我的外孫女。”他平靜地殺死了彌麗和她的女兒,放火燒掉了房子。小說的結(jié)束,是“干瘦、狂怒”的沃許舉著大鐮刀,在烈火和強(qiáng)光的映襯下向人們撲去—“他高舉著鐮刀,向他們,向那些圓睜的馬的眼睛,向那些晃動的槍筒的閃光劈來,沒有喊叫,沒有聲音。”沃許最后的一撲,是這個短篇最光輝的一個瞬間。他反抗了,那是因為他不能忍受長時間的欺騙。他用這個沖向死亡的動作找回了自己的尊嚴(yán)。這種憤怒,??思{在他聞聽加繆車禍喪生的噩耗時寫下的一篇短文中已有所表露,那就是:“意識到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反抗、自己的自由。”《殉葬》中還有一個細(xì)節(jié)耐人尋味:陪葬的黑人在臨死前要求吃一點(diǎn)東西,人們把食物拿來,看著他吃,可是那些嚼得半爛的東西都從嘴角邊退了出來,順著下巴落到了胸口;后來,他又要求喝水,可是人們只看到他的喉嚨骨碌骨碌在動,水卻全都落在他結(jié)滿泥巴的胸脯上,落在了地上。在吃東西,在喝水的那個黑人其實已經(jīng)死了。??思{的這句話被一連串的動作湮滅了,這句話是—“問題出在心里,因為心里斷絕了希望。”憐憫,憤怒,在和現(xiàn)實的緊張關(guān)系間,它們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但更要緊的,是不要失去希望,因為正是希望悄悄摸索、行走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告訴我們?yōu)槭裁床灰?,告訴我們真正的道路是通向陽光和生命的那一條。在??思{的早期作品《野棕櫚》的結(jié)尾處,那個被判刑的主人公在考慮從虛無和悲哀之中選擇一樣時,他說他寧愿要悲哀。是的,即使在與現(xiàn)實的緊張關(guān)系之間感到悲哀,也比什么都沒有強(qiáng)。因為,虛無是心的滅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