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對于鐘叔河來說,一九五七年還不是災(zāi)難的頂點。一九七○年三月,他突然被捕了,以“現(xiàn)行反革命”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強迫勞動改造。那“判決書”的主要內(nèi)容其實只是“反右”時的“定案材料”的摘要,末尾加上“……又不思悔改,攻擊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幾句。到一九七九年三月,即勞改了整整九年之后,才得到釋放,旋即宣布這是一個錯案,撤銷原判,宣告無罪。當年,我也和他同在一個勞改隊服刑(順便說一句,潘漢年一生的最后一些日子也是在那個勞改隊度過的)。眾所周知,勞改隊“并不是什么‘仁慈’的東西”,那幾年的情況不必細說了。我想說的是,就是在那樣的處境之中,不論是當“現(xiàn)管分子”的勞動之余,或是在勞改隊,鐘叔河依然是只要有機會就讀書。書籍的來源比以前困難了,他總是千方百計去搜求。我當然無法確切地說出鐘叔河在這些年里讀了多少書,我只知道,《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中的好多種史籍,以及收入《走向世界叢書》中的那些清人出國筆記,大都是他在一九五七年之后讀的。一九八○年他提議要編印這套叢書時,就是根據(jù)自己讀過的書的印象擬定了最初的書目。當然,當初他讀這些書的時候,并沒有預料到日后還能給它們派上用場,把它們編入這么一部叢書中去。他是抱著使自己弄清楚一些問題的目的而讀書,而思考的。在廣泛的閱讀中,他越來越把興趣集中于歷史、特別是近代思想史方面,只不過是反映了他對祖國命運的憂思。
鐘叔河在《日本雜事詩廣注》的導言中寫了這樣一些話:
所謂“放歸”,就是放逐歸家,等于現(xiàn)在的“開除公職”。
他始終在緊跟著歷史的潮流,關(guān)心著天下的大事。盡管自己名列株連黑籍,卻始終對未來抱有信心,相信四億人民是一定會從二千多年的魘夢中醒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