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樂活在民間——不一樣的歸隱(9)

無官一身輕,誰解陶淵明? 作者:戴建業(yè)


與陶淵明同預(yù)“潯陽三隱”的周續(xù)之,被時人揶揄為“通隱先生”,與許詢、劉惔可謂貌異而神同。他早年入廬山事沙門慧遠(yuǎn),后來“不尚峻節(jié)”,屢屢游于權(quán)門,以致招來許多物議,當(dāng)時曾有人當(dāng)面質(zhì)問他:“身為處士,時踐王庭,何也?”這位自認(rèn)為得出世之美的處士振振有詞地辯解道:“心馳魏闕者,以江湖為枯槁,情致兩忘者,市朝亦巖穴耳?!币蕴幨可矸萦斡凇巴跬ァ边@種諂媚行為,在“通隱先生”的嘴中不僅高于“心馳魏闕者”的貪戀祿位,似乎也高于“耦耕自欣”者的淡泊淳貞,因為后者還未臻于“情致兩志”,不知道“市朝亦巖穴”的妙理。這真是要多滑稽有多滑稽!陶淵明與這位“通隱先生”有往來,蕭統(tǒng)《陶淵明傳》載:“刺史檀韶苦請續(xù)之出州,與學(xué)士祖企、謝景夷三人共在城北講禮,加以讎校。所住公廨,近于馬隊?!睘榇藴Y明寫有《示周續(xù)之祖企謝景夷三郎》一詩:“周生述孔業(yè),祖謝響然臻。道喪向千載,今朝復(fù)斯聞。馬隊非講肆,校書亦已勤。”在馬廄旁邊“講禮”的確有辱斯文,此詩不只是泛泛地“語函諷刺”,而且其主旨集中在“譏茍就也”。千載之下讀其詩仿佛仍能見到陶公對“通隱先生”的鄙夷之色。

仕與隱是士人根據(jù)自己的主客觀條件而做出的不同人生選擇,原無高下雅俗之分,但是,出仕就必須履行和完成自己的一份社會責(zé)任,歸隱則應(yīng)當(dāng)承諾或守護某些被顛覆了的人類價值。如果“居官無官官之事”,歸隱又不忘世俗榮華,那么就完全失去了仕與隱的本來意義。如果仕者和隱者都缺乏真誠,貪祿慕榮則羞羞答答,好名又耐不住寂寞枯槁,那么,仕和隱都同樣自私,同樣虛偽,同樣俗不可耐,同樣極其無聊。

陶淵明外表看上去也許不如許、劉輩那般瀟灑出塵,但他真正做到了“情不依世”,不同于許詢的俗慮纏心;他真的能解去印綬輕官忽祿,不同于劉惔的紆青佩紫;他歸隱以后仍然結(jié)廬人境,不同于劉遺民的離群索居。當(dāng)然,他歸隱真正獨特的本質(zhì)和意義,真正區(qū)別于上面這些巖隱、朝隱、通隱之輩的,主要還在于他不僅其身遠(yuǎn)離官場,而且其心“不慕榮利”,在于他既摯愛人間又超越人世。這使他身在世俗又不染世累,處于塵世又不纓塵網(wǎng),充滿人際關(guān)懷又不受人際羈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